|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文化/wx/民歌谚语/正文
明、清风俗礼仪歌——婚礼宴歌 明、清之际,风俗礼仪歌仍是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重点评述有代表性的婚礼歌、男子三项游戏歌、嘲尔歌三种风俗礼仪歌。
一、婚礼歌
婚礼歌和婚礼祝赞词一样,都是传统婚俗礼仪的构成部分,二者适应婚俗礼仪的要求相互穿插配合,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就我们现在看到的资料,较早的婚礼歌的搜集记录散见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各类蒙古民歌的手抄本和出版汇集之中,如,俄罗斯蒙古学 者阿.波兹德涅耶夫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搜集的蒙古民歌手稿以及1880年出版的《蒙古民歌》65首中记录的《胡林芒乃》、《万马之首》等五首;而是世纪初比利时蒙古学者田清波从内蒙古鄂尔多斯搜集的184收蒙古民歌、俄国蒙古学者巴.符拉基米尔佐夫从西北蒙古搜集的118首蒙古民歌中收集的《永恒之福》、《乌灵花》等7首。这部分作品基本保留了晚清以前的面貌。到本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对蒙古族婚俗礼仪以及婚礼歌全面深入研究,才有完整成套的婚礼歌陆续搜集出版。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我国八十年代出版的《乌拉特婚礼》收录的31首婚礼宴歌;《蒙古民歌丛书——锡林郭勒盟集》收录的锡林郭勒地区的23首婚礼宴歌和原察哈尔地区的17首婚礼宴歌等。
纵观蒙古各部族各地区的婚礼歌,数量很多,内容各异,但是从其和婚俗礼仪的结合、功能、特征分析,不外三种类型:(一)婚礼宴歌;(二)婚礼娱乐歌;(三)婚礼仪式歌。我们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婚礼宴歌。
蒙古族的宴歌具有古老的传统,可以说有宴必有歌。酒宴是婚礼庆贺的主要形式,婚礼的许多仪式都要伴随酒宴进行,所以宴歌自然成为婚礼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婚礼宴歌,就是在婚礼酒宴上演唱的带有一定仪式性质的歌曲。
婚礼宴歌一部分直接来源于宴歌,一部分来源于政教仪式歌,还有的来源于赞歌、思亲思乡歌等。宴歌、政教仪式歌以及其他种类的歌曲同婚礼的结合,从而形成演唱内容、方式、数目适合婚礼仪式要求的婚礼宴歌,这必然有一个发展过程。从蒙古族婚礼歌的传承历史考证判断,这种结合在蒙、元以前早已开始,到蒙、元时期已经形成规范;明、清之际,随着封建制度的深化和佛教思想的渗透不断发展变异。由于缺乏完整的原始资料,虽然很难将这一历史过程、特别是早期蒙元前后的状况描述出来,但是这一历史结合的积淀,在我们后来搜集到的蒙古族各部各地区的婚礼宴歌中传承了下来。在这些可靠的资料基础上,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明、清之际婚礼宴歌的内容、形式、演唱特征作一透视扫描还是可能的。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这些特征是:(1)婚礼宴歌是一组内容庄重、有音乐伴奏、在婚礼宴会上不重复唱的歌;(2)婚礼宴歌的内容一般是颂扬政教升平,赞美季节山水、家乡美景、父母恩情、矫健骏马等,曲调形式有的第五完全唱“长调,有的地区“长调”“短调”并举;(3)婚礼宴歌一般由男方和女方专门聘请的婚礼歌歌手独唱和领唱,唱至段落末尾众人以拖腔重复句相唱和以增强欢乐气氛;(4)婚礼宴歌作为一组约定俗成的礼仪歌,配合婚宴的开始、进展、结束,有固定的首歌、中间的歌、尾歌,不同地区的首歌中间的歌、尾歌以及演唱方式都有所不同。
婚礼宴歌中仪式性最强的是首歌和尾歌。在女方的喜宴上,唱首歌标志着送亲酒宴的开始,唱尾歌标志着送亲酒宴的结束和送亲仪式的开始;在男方的主宴上,唱首歌标志着迎亲酒宴的开始,唱尾歌标志着迎亲酒宴的结束和送宾仪式的开始。如锡林郭勒盟阿巴哈纳尔旗的婚礼首歌《前世积德》唱道:
喳——
前生前世积德修身,
今生今世健康太平。
啊咿召咳 啊咿喂嘟扎。
...........
得到捷径就会马到成功,
祝愿万物生灵快乐康宁.
啊咿召咳 啊咿喂嘟扎。
这首曲调带有"嘲尔"伴唱、歌词充满哲理和训谕意味的庆典仪式歌作为婚礼首歌,无论在女方的送亲喜宴或男方的迎亲宴开始时演唱,都给婚礼仪式增添了庄严隆重的气氛,表现了婚礼这一人生大礼的神圣性。又如乌拉特婚礼男方的主宴结束、宾客起程返回的时候,开始唱起《阿勒泰杭盖》这首尾歌:
从阿勒泰杭盖的北边,
渐渐地走来了;
从遥远的地方。
来问你安好。
............
在歌声中,男女双方的婚礼头将酒倒满银碗,向天敬三碗,向地敬三碗,相互叩三个头,再向马头酒祭三碗,人们相互搀扶上马、上车开始出发。欢乐喧闹的人们一跨上马背,一坐上车辕,嗅到酒味的烈马便飞奔起来,马与马、车与车展开了风驰电掣般的较量。送行的人们站在马桩子前,仍然继续唱着:
让坚固的蒙古包,
永远坚固;
愿财富丰足的两家人,
更加富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