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内蒙在线
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历史/gmzbldxcyyb/正文


草原文化传承中重要的民族--柔然


    《辞海》中载:“古族名。北魏时亦称其所建的政权为柔然。亦称蠕蠕、芮芮、茹茹。源于东胡。四世纪中,在今鄂尔浑河和士拉河流域游牧,附属拓跋部。拓跋圭南迁平城(今山西大同)后,柔然进居阴山一带。五世纪初,首领社仑迁居漠北,合并临近各部,组成联盟,称为丘豆伐可汗。创立军事编制,规定行军赏罚制度,和北魏有经济文化联系。公元646年,受罗布真可汗建年号为永康。常以牲畜毛皮交换北魏的农业、手工业产品 。五世纪后期,又与南朝建立联系。后因内部分裂,渐衰微。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并入突厥。”

    柔然如同乌桓、鲜卑一样,属古代东胡民族系统,与鲜卑同源。西方学者通常把柔然族称作“阿哇尔”(Avars)。南北朝对峙期间,公元四世纪末时,柔然还处于氏族公社末期,过着逐水草以居的游牧生活,“东则徙度漠南,夏则还居漠北”,无城郭、居穹庐毡帐,无文字。据《魏书》卷一O三卷《蠕蠕传》记载,“柔然”是柔然人自己的称呼,而“蠕蠕”则是北魏的统治者对它的鄙视而把它该称的。

    

人面镇墓兽,河北磁县大冢营东魏茹茹公主墓出土,高35厘米。镇墓兽昂首蹲踞,背竖鬃毛,长尾上卷



    柔然的最高统治集团是郁久闾氏。它的始祖木骨闾,原为鲜卑贵族的奴隶,后逃亡,纠集逃亡者百余人,依附另一部落。至木骨闾之子车鹿会时取得了统治地位,有了部众,自号“柔然”。当时依附于北魏。

    柔然征服了敕勒诸部,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建庭于弱洛水(今土拉河)畔。公元402年,车鹿会后裔社仑自号丘豆伐可汗。当时他的控地西焉耆(今新疆焉耆县)以北,东至“朝鲜故地”之西,南临大漠,北穷瀚海,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奴隶政权--柔然汗国。至此,柔然建立了国家,成为继匈奴、鲜卑之后控制我国北方大草原的强大民族。

    当时中原地区南北两朝相互对峙,在漠南一带有北燕、后秦、夏等政权。柔然采取了征伐漠北、结好中原的策略,他们先后征服了高车族(敕勒族)的副伏罗部的十万余落,其余“小国羁縻附之”,基本上统一了漠北地区。

    自社仑建立柔然汗国至公元555年庵罗辰亡国时止,柔然汗国共存在150年,这期间正是十六国末期至南北朝末期。从公元五世纪初期的八、九十年间,在我国北方能够和北魏王朝相对抗的唯一的强大势力就是柔然。柔然统治者对于北魏采取时战时和的政策。公元429年,柔然大败,大檀可汗率众西走,部落四散,力量开始削弱。公元429年,吴提可汗即位,对北魏采取和亲政策。吴提可汗娶北魏西海公主为妻,而吴提亦送其妹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左昭仪(妃嫔)。公元五世纪后半叶,敕勒族十余万落集体西迁,脱离柔然的统治,对柔然的政权的影响特别巨大。北魏在公元439年迁都洛阳后,对柔然的政策有所改变,双方的战争逐渐减少。公元523年,北魏发生六镇各族人民大起义。北魏统治者为了镇压起义,召使柔然可汗率领十万大军南下协同屠杀起义军。

    公元六世纪中叶,原来役属于柔然的突厥族逐渐强大起来,突厥首领土门在降服了敕勒五万余落之后就开始反抗柔然奴隶主的奴役的斗争。柔然汗国最后于公元555年被突厥所灭。

    据有的史学家考证,柔然汗国被灭后,一部分向东而走,与东临的室韦民族混合,皆自称室韦,后到蒙古人时代,最具声名的吉剌部的祖先就是东走的郁久闾氏;一部蛰居在今敦煌、酒泉和张掖一带,辗转而南牧祁连山谷,称“尧呼尔”,但柔然部郁久闾氏并没有消亡。元代之后,郁久闾称谓由于异写或异称,很少有记载,发展到后来,就是今天的裕固族(当然,这种说法有待进一步考证,另一说法是裕固族来源于“黄头回纥”、“撒里畏兀儿”);另一部被迫西迁,他们向西越过阿尔泰山,经锡尔河、阿姆河流域,直达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在这里,柔然部的后裔阿瓦尔人(据得居内氏所著的《匈奴.突厥.蒙古及其它西鞑靼人通史》中论断,欧洲的阿瓦尔人就是亚洲的柔然)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帝国--阿瓦尔汗国,从六世纪中到九世纪初的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他们足迹竟遍布俄罗斯南部草原,到八世纪末,查理大帝即位后的法兰克王国强盛起来,他们打败了阿瓦尔人。直到十世纪末,阿瓦尔人才退出欧洲的历史舞台。

    柔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他们在与北朝频繁的交往过程中,接受了汉族文化。汉文在柔然汗国已广为流行。柔然官方也开始使用汉文。柔然信仰萨满教,后来佛教在柔然非常盛行,南朝人法爱曾为柔然国师。

    柔然人的社会经济以游牧的畜牧业为主,狩猎业在当时也占着相当大的比重,皮毛、皮革手工业也有所发展。突厥族曾经是柔然的锻工部落,说明柔然地区有冶铁业。

    柔然民族他们在历史上曾控制我国北方大草原150余年,柔然的兴亡史是我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柔然和北朝的频繁来往和接触,中原地区的先进的政治、文化、经济传到了蒙古大草原,对这一地区过着游牧生活的各个民族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章
考古
曼德拉山岩画
大辽王朝的国都——上京城
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
战国燕长城
平刚城
文化
古蒙古语
契丹——语言文字简述
匈奴、突厥的骑射
蒙古族古代文化的地理环境
蒙古语族
风俗
草原之舟勒勒车
灿烂夺目的服饰文化
角骶(跋里速)——契丹式摔跤
选择吉日 避开忌日
古老葬法留石葬
地理
隋唐时期的内蒙古
额尔古纳市
东汉时期的内蒙古
西汉时期的内蒙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内蒙古
历史

撒拉族
统万城之战
锡伯族
北狄乐
人物
拓跋什冀建-鲜卑拓拔部代国政权君主
拓拔宏-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君主
胡琛-北魏末年起义领袖
契苾何力-维护唐朝统一的突厥名将
拓跋猗卢-代国政权的创建者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3327501 FAX:3327501 EMAIL:
zj_nm@shou.com wyl_nm@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