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内蒙在线
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风俗/mgz/娱乐民俗/民间艺术/歌舞/正文


喜庆欢宴“筷子舞”


    “筷子舞”主要流传于伊盟鄂尔多斯一带,它的产生源于婚礼、喜庆节日欢宴时敲击碗筷助兴的习俗,是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筷子舞”凝结了牧民热爱生活和美化生活的感情,是蒙古族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筷子舞”是单人舞,一般由男艺人来表演。这种舞蹈形式以弦乐伴奏、人声伴唱,表演者右手握一把筷子(也有双手各握一把筷子的),用腕部的力量敲打身体的手掌、肩部、腰部、腿部各处,然后敲打脚部和地面,击打的同时肩部环绕、前后耸动,韵味十足,腕部也灵活地上下翻绕,敲打声轻脆,节奏鲜明,情绪热烈。

    除手部的动作外,脚下舞步动作也非常丰富,有平步、点地步的行进与后退,有时腿部灵活地跳跃,有时拧身前倾,各种旋转和跳跃的动作随舞者即兴而做。慢舞稳重深沉,快舞飘洒矫健。各种动作基本上保持着半蹲的舞蹈姿态,欢快、优美、矫健。情绪高昂时筷子绕身飞舞,场面轻松热烈。

    随着蒙古族民间舞蹈内容和形式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表演者还专门把筷子的一端用小绳穿起来,缀以颜色鲜艳的红色绸带,普普通通的筷子成为了精美的道具。表演方式也渐渐从单手持筷演变为双手持筷,表演动作也从单手击打变成双手同时击打,极大地增强了表现力,从而使“筷子舞”的流传更加的广泛起来,并逐渐成为舞台表演中必不可少、深受欢迎的节目。

相关文章
考古
战国秦长城
战国魏长城
河套人及其萨拉乌苏文化
九原城
文化
蒙古族医药
蒙古族的民间歌舞
关于成吉思汗陵墓及八白室的传说
敖包文化渊源简述
蒙古族的骑射
风俗
生命之魂在射箭
婚礼前一天,有人“欢笑”,有人“哭”
女娶男之入赘婚
智力之争求名问庚
一试胆量要驯马
地理
黄河三峡风景
秦朝的内蒙古
准格尔黄土丘陵
西汉时期的内蒙古
东汉时期的内蒙古
历史
察哈尔部东迁
明代蒙古族的社会结构
保安族
达延汗时期的统治
内扎萨克蒙古
人物
脱脱-主修三史的元末贤相
文俊-云南回汉冲突中尽职尽责的清朝将领
一梦选良臣-僧格林沁的传说
和鄂尔勒克-蒙古土尔扈特部的著名首领
张穆-清代著名的蒙古史学者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3327501 FAX:3327501 EMAIL:
zj_nm@shou.com wyl_nm@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