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风俗/mgz/娱乐民俗/民间艺术/歌舞/正文
喜庆欢宴“筷子舞” “筷子舞”主要流传于伊盟鄂尔多斯一带,它的产生源于婚礼、喜庆节日欢宴时敲击碗筷助兴的习俗,是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筷子舞”凝结了牧民热爱生活和美化生活的感情,是蒙古族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筷子舞”是单人舞,一般由男艺人来表演。这种舞蹈形式以弦乐伴奏、人声伴唱,表演者右手握一把筷子(也有双手各握一把筷子的),用腕部的力量敲打身体的手掌、肩部、腰部、腿部各处,然后敲打脚部和地面,击打的同时肩部环绕、前后耸动,韵味十足,腕部也灵活地上下翻绕,敲打声轻脆,节奏鲜明,情绪热烈。
除手部的动作外,脚下舞步动作也非常丰富,有平步、点地步的行进与后退,有时腿部灵活地跳跃,有时拧身前倾,各种旋转和跳跃的动作随舞者即兴而做。慢舞稳重深沉,快舞飘洒矫健。各种动作基本上保持着半蹲的舞蹈姿态,欢快、优美、矫健。情绪高昂时筷子绕身飞舞,场面轻松热烈。
随着蒙古族民间舞蹈内容和形式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表演者还专门把筷子的一端用小绳穿起来,缀以颜色鲜艳的红色绸带,普普通通的筷子成为了精美的道具。表演方式也渐渐从单手持筷演变为双手持筷,表演动作也从单手击打变成双手同时击打,极大地增强了表现力,从而使“筷子舞”的流传更加的广泛起来,并逐渐成为舞台表演中必不可少、深受欢迎的节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