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内蒙在线
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风俗/mgz/娱乐民俗/民间艺术/歌舞/正文


“好德格沁”假面舞


    “好德格沁”是我国清代蒙古族地区比较流行的舞蹈,同时期广泛流传的舞蹈还有“盅碗舞”等。

    “好德格沁”是蒙语,意思是“丑角”或“闹红火”,关于它的产生源自于民间一个叫做“白老头”的传说:很久以前,一群妖魔作祟,将美丽平静的草原搅得乌烟瘴气,为了避免草原上生灵涂炭,人们从很远的地方请来了神仙“白老头”一家,经过一番苦战,终于将妖怪赶跑了。可是神仙还是要回到他居住的地方,为了防止他走后妖怪再次前来作怪,“白老头”告诉牧民们一个镇妖驱邪的方法……

    此后,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至十六的三天里,当地的牧民们会自发地组织起表演队伍,戴上“白老头”等形象的假面具,反穿着羊皮袄,走乡串户地游动表演。在表演前,要把假面具放在寺庙里颂经三天,然后从这里起程开始表演,表演过程分为“路上行进”、“院内打场”、“室内坐唱”三个部分,舞蹈动作主要以“端腿蹉步”和“挥臂甩绸”前进为主,也可以变换队形,伴奏乐器主要是大鼓和镲。

    表演队伍要连续行进三天,从一家换到另一家,连续不断,直到深夜。三天的表演结束后,所以的村民都要同表演队伍一起在空旷的地区点起篝火狂欢共舞,表演者们这时可以将面具摘下扔进篝火里,篝火燃尽了,假面具烧完了,一年一度的“好德格沁”舞蹈表演也就结束了。

相关文章
文化
蒙古族医药
蒙古族的民间歌舞
蒙古族的骑射
敖包文化渊源简述
元明清时期蒙古族的农业技术简述
风俗
聚马之处乞列思
钱财娶妻买卖婚
生命之魂在射箭
女娶男之入赘婚
一试胆量要驯马
地理
明代内蒙古地区
祖国的绿色宝库--大兴安岭
历史
保安族
东乡族
土族
人物
托浑布-清朝名臣
兀纳失里-明代哈密王国的统治者
赛尚阿-清朝著名大学士
耶律楚材-元朝的军事家、文学家
裕谦-鸦片战争中投水殉节的蒙古族爱国将领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3327501 FAX:3327501 EMAIL:
zj_nm@shou.com wyl_nm@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