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内蒙在线
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文化/wx/英雄史诗/正文


中古英雄史诗主题的发展


    为中古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所决定,中古英雄史诗的主题思想、形象体系、故事情节等内容、形成诸要素均表现出不同于远古英雄史诗的时代特征。

    一、婚姻主题的发展

    在论述远古中短篇英雄史诗的婚姻主题时,我们曾经区分过两种性质的抢婚,一种是“象征母权制反抗父权制的抢婚”,即母权制向父权制转变过程中社会公认和通行的一种娶亲方式;另一种是“把妇女当作私有财物的抢婚”,已经具有奴隶制阶级社会的性质。而在中古英雄史诗中,第一种抢婚已经基本看不见了,第二种抢婚的阶级性质也发生了变化。

    表面看起来,中古英雄史诗中的英雄仍然重复着到遥远的异地他乡娶亲的过程,而且娶亲过程中也往往伴着征战或男子三项竞技的较量,需要以武力作为后盾。但是进一步分析,作品所肯定的英雄娶亲不是预有婚约的,就是男子双方在联盟或征战中自愿结合的。如属于卫拉特史诗带的《罕哈冉贵》中罕哈冉贵和阿盖宝茹勒汗的女儿赛罕拖里高娃的婚姻,属于扎鲁特—科尔沁史诗带的《好汉阿里雅胡》中阿里雅胡和图古力勒汗女儿莫尔根的婚姻,《额日赫图莫尔根》中额日赫图莫尔根和白龙王的女儿、黑龙王的女儿以及蟒古斯汗的女儿的婚姻,都是双方自愿结合的,实际也是通过订婚而结亲。这样的结亲,如果在履行婚约的过程中没有遇到其他外来的阻力,就既不需要征战,也不需要举行男子三项竞技。

    第二种抢婚,即把妇女当作私有财产加以掠夺,在中古英雄史诗中虽仍然存在,而且其表现形式和远古英雄史诗的描写也大体类似,一种是英雄按照预订的婚约到女方娶亲时,破坏婚约的第三者横插近来争夺贫娶,从而引发出激烈的武力征战或男子三项竞技比赛,另一种是代表社会恶势力的蟒古斯凭借武力公然抢夺霸占英雄的妻子、妹妹或女儿。但是全面细致地分析,其中抢婚者的阶级属性已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表现是,蟒古斯掠夺英雄妻子的任务和英雄对蟒古斯掠夺的反击,有时也包括按照婚约娶亲的英雄同破坏婚约横插进来争夺聘娶的第三者的征战和竞技,往往不像远古英雄史诗所描写的那样,由真正占有妇女的蟒古斯或英雄单枪匹马直接出面,而是由和蟒古斯具有君臣性质关系的女儿或妹妹、和英雄具有君臣性质关系的联盟者或亲属去完成或协助完成。如《阿拉坦嘎拉布汗》中阿拉坦嘎拉布汗和订有婚约的萨仁格日勒公主的婚姻遭到横插进来的第三者汗蟒古斯瓦其尔特木尔的抢夺时,汗蟒古斯瓦其尔特木尔并没有亲自出面,而是指派部下阿拉浩来蟒古斯前来强送财礼和进行交战;按照婚约前来聘娶的阿拉坦嘎拉布汗虽然不得不亲自出面,但是在交战中并非单枪匹马,而是得到萨仁格日勒父汗的大臣海青之子哈丹浩来特涅克的援助。这说明,随着蒙古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中古英雄史诗婚姻主题中把妇女当作私有财产抢掠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了封建等级制的特征。

    二、征战主题的发展

    中古英雄史诗征战主题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引起征战的社会原因、征战双方人员的构成和征战取胜主要依靠什么三个方面。

    首先,中古英雄史诗所反映的封建部族间的征战,其社会根源和远古英雄史诗基本相同,主要是部族领主为争夺领地、属民、畜群、妇女等财产所引发的矛盾冲突。但是也有不相同的地方,即上面婚姻主题的发展中所述由象征母权制反抗父权制的抢婚所引发的征战已经消失,在其他原因所引发的征战中掺入了佛教和萨满教、佛教中的黄教和红教的斗争。前者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这里就不再说了。

    中古英雄史诗征战主题中佛教和萨满教斗争,在巴尔虎、卫拉特、扎鲁特-科尔沁各个史诗带的作品中都有一定程度的反映,但是由于扎鲁特-科尔沁地区传统萨满教的势力最雄厚,对佛教的反抗最激烈,在扎鲁特-科尔沁史诗的征战主题中佛教和萨满教的斗争也表现得最明显。具体分析,这种斗争又表现为对立的两种倾向:一种是肯定颂扬萨满教以及和萨满教站在同一条战线、早在蒙元时期即已传入的藏传佛教的红教教派,否定丑化黄教教派的倾向;一种是肯定颂扬黄教,否定丑化萨满教和红教的倾向。这两种倾向正好反映了十六实际末引入黄教以后,原来居于统治地位的传统萨满教由强到弱、外来的佛教由弱到强的斗争过程。

    其次,从双方征战的人员构成比较,正如上面论述婚姻主题的发展时已经提到的,由于中古时期封建等级制的进一步分化,除一部分消亡时期歌颂属民英雄的作品,大部分中古英雄史诗的部族首领——不管是正面的英雄还是反面的蟒古斯,已经很少单枪匹马直接出面征战,直接出征或跟随首领出征担当主要征战任务往往是他们的臣属部下性质关系的亲属、联盟者。这一发展也有一个渐变过程。如在一部分较早产生的作品中,像卫拉特的《罕哈冉贵》,跟随部族首领罕哈冉贵出征的同胞兄弟乌兰泰、帮助战胜蟒古斯等敌人的联盟者贺日赫斯赛音宝依图尔和罕哈冉贵的君臣关系,是通过亲属关系和联盟关系表现出来的。

    第三,在英雄战胜蟒古斯主要依靠什么方面,中古英雄史诗也较远古英雄史诗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远古英雄史诗中,英雄和蟒古斯的征战虽有和萨满教万物有灵观念结合在一起的起死回生术和简单变形术的运用,但英雄战胜蟒古斯主要是凭借自身的力和勇。而在中古英雄史诗中,由于佛教的渗透和影响,英雄自身的力和勇虽然仍是战胜蟒古斯的重要凭借,但是主要的凭借已逐渐转向神佛的力量。这种转变的表现也是多方面和渐进的。在一部分作品中,其表现是在原来英雄和蟒古斯凭借自身的力勇征战的基础上,增加了具有法术的宗教职业者或神袛的形象,加强了法术在征战中的作用。如《宝迪嘎拉布汗》、《阿拉坦嘎拉布汗》中帮助英雄征战的萨满教天神、山神、红教喇嘛和为蟒古斯效力的黄教仙人喇嘛以及他们之间的法术争斗;而在另一部分作品中,法术争斗和佛教因果报应的教义结合在一起,使佛法力量在征战中的作用又深化了一步,如《勇士布拉岱汗与卷鬃马》、《额日赫图莫尔根》、《阿拉达尼和胡里雅勒泰兄弟》、《萨巴哈勒图汗的王子》、《英雄图门苏勒德》等。这一部分作品中英雄征战的过程都包容着因果报应的模式,即英雄从出征到最后与蟒古斯决战之前,沿途总是救苦救难,做了一件又一件的善事,最后那些被解救的落难者回报英雄,施展自己的法术或本领,帮助英雄战胜蟒古斯。或者蟒古斯等反面任务做了一件又一件恶事,迫害英雄,最终遭到报应,被英雄消灭。值得注意的是,这模式里又有一部分作品,征战已经降到了次要地位,变成了说明因果报应发展模式的附属部分。

    三、联盟主题的发展

    在对远古英雄史诗和中古英雄史诗的联盟主题进行比较之前,应该首先看到这一主题在远古和中古时期各自的发展变化。这就是,在远古时期较早产生的中短篇英雄史诗中,联盟主题还没有出现,只是到远古后期形成的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中,联盟主题才比较突出。而在中古英雄史诗中,情况恰好倒了过来,在较早产生的反映部族封建割据混战的作品中,联盟主题出现较多,到消亡时期反映佛教因果报应和属民英雄的作品中,这一主题已基本消失了。这说明,联盟主题是远古英雄时代的后期一部落联盟普遍出现以后才成为英雄史诗的主题之一,进入中古时期以后,在明代蒙古和清代蒙古的前期,由于封建部族割据混战的继续存在,这一主题继续得到发展,到清代蒙古中期以后,随着清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和蒙古各部封建割据的消失,随着英雄史诗的异化消亡,联盟主题也逐渐消失了。

    同时还应该看到,中古英雄史诗和远古英雄史诗所反映的社会形态毕竟不同,这一本质的区别使它们的联盟主题进一步表现出某些明显的差异。

    首先,由于中古时期象征母权制反抗父权制的抢婚已退出历史舞台,通过订婚结亲已成为社会公认和通行的娶亲方式,远古英雄史诗中由抢婚而引起的征战到中古英雄史诗中更多地转化为由订婚而结亲的联盟。

    其次,通观中古英雄史诗中所有有关部族联盟的描写,像远古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中描写较多的直接通过武力征服而实现联盟的情况已经很少,只有《罕哈冉贵》等少数作品有所保留,而大多数作品所描写的部族联盟都是通过联姻或和平协商实现的。这一变化与上述订婚娶亲已更多联盟的手段有关,同时也与社会伦理道德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有关。

    再次,由于佛教和萨满教的斗争介入了部族矛盾,特别是十七世纪以后黄教寺庙迅速发展成为相对独立于封建部族的社会势力,在中古后期扎鲁特-科尔沁的一部分英雄史诗中,代表黄教势力的仙人喇嘛往往以部族首领臣属和联盟者的双重身份出现。他们虽然为英雄或蟒古斯效力,出谋划策,但并不完全听从英雄或蟒古斯的指挥。如《英雄道喜巴拉图》中本来和蟒古斯汗站在一起的黄教仙人喇嘛,只是因为听了毛驴徒弟做说的金角蟒古斯“每日虐待自己,还漫骂喇嘛师傅”的告状,就和金角蟒古斯反目打了起来,并用法器击伤了他们。

相关文章
考古
中国三大名寺之一—五当召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席力图召
阿贵庙
文化
明初西藏佛教徒在蒙古地区的活动
江格尔的思想内容
元代宗教音乐
清初的蒙古族音乐
西藏佛教在内蒙古地区的初次传播
风俗
幸福吉祥哈达飘
鹰鹫啄食话天葬
喇嘛贵族之葬俗火葬
历史
明代蒙古文化——语言文字、文学、翻译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3327501 FAX:3327501 EMAIL:
zj_nm@shou.com wyl_nm@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