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内蒙在线
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文化/wx/英雄史诗/正文


蒙古《格斯尔》的思想内容


    蒙古《格斯尔》除却北京木刻本及其续编北京隆福寺本之外,还有很多“汇编”手抄本。北京木刻本及其续编北京隆寺本和各种“汇编”手抄本之间 不仅章节数目存在多寡不同,而且故事情节也多有差异。这里主要以北京本刻本及其续编北京隆福寺本、亦即内蒙古人民出版社铅印出版的“内蒙古上下册本”为依据,分析其思想内容。

    一、降妖除魔的主旨

    史诗开篇就说:“下界人间正处于混乱,弱肉强食,兽禽相捕”,妖魔鬼怪到处横行,善良无辜遭受欺凌迫害。于是,天神霍尔穆斯塔腾格里,遵照释迦牟尼佛祖之命,派次子格斯尔到下界人间投生。待他长大成人后,“抑强扶弱,降魔除妖,救护生灵,消弭人间灾难“。这寥寥数语,开宗明义,点明了贯穿史诗的主题思想:“降妖伏魔,为民除害”。史诗描写的“妖”、“魔”主要指那些给本国或邻国人民群众带来深重灾难的社会邪恶势力,同时也包括少数自然力化身的妖魔鬼怪。正是这些社会邪恶势力和自然力,把世界弄得天昏地暗,使人民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格斯尔正是肩负着镇压残暴,扫除这些害人虫的使命降生人间的。整部史诗的人物、故事大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所以,镇压强暴,降魔除妖是蒙古《格斯尔》的中心主旨。

    二、正义战争的颂歌

    蒙古《格斯尔》的绝大部分内容是描写战争,主要是反对掠夺、侵略的自卫战争。对待这类反对掠夺、侵略的战争,史诗通过主人公格斯尔的口表达出十分明确的态度,“不要挥兵去犯人。但若敌人来进犯,奋勇抗击莫后退”,直至最后降伏敌人。这当然是正义的战争。

    蒙古《格斯尔》热情歌颂了主人公格斯尔所进行的一系列正义战争,高度赞扬了岭国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赞扬特别突出表现在抗击沙赉高勒三汗挑起的掠夺性的悲壮战争之中。故事说,当格斯尔离开家乡到北方征讨十二颗头颅蟒古斯的时候,沙赉高勒的白、黄、黑三帐汗,为了抢掳格斯尔的美妃茹格慕高娃,趁机大举进攻岭国。在这场激烈的反对掠夺、保卫家乡的正义战争中,爱国将领扎萨希格尔在杀伤大批敌人之后终因筋疲力竭、口干舌燥,渴饮黄河的血水而死;三十名勇士在殊死的战斗中也全部阵亡;结果岭国的奇珍异宝,被敌人或者毁坏或者抢去;繁荣富庶的国土,转瞬变成了荒凉满目的废墟。但是,这里的人民并没有被征服,他们把仇恨藏在心里,焦急地期待着英雄格斯尔可汗的返乡,准备同敌人决一死战。格斯尔返回故乡以后,看到岭国人民消灭敌人、救回茹格慕高娃、恢复故土、重获自由的强烈愿望,受到了深深的感动,立即把悲痛化做战胜并消灭敌人的巨大力量,然后彻底消灭沙赉高勒三汗,为天下除了害,从而谱写出一曲反掠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的颂歌。

    三、美好生活的憧憬

    蒙古《格斯尔》还以生动的画面表现了人民群众改造自然,发展畜牧业生产,建设家乡草原的美好理想。

    草场是牧民放牧牛羊、赖以为生的基本生产资料。破坏草场就等于断绝牧民们的生计。作为自然力化身的鼹鼠精,为了置蒙古百姓于死地,专门从事掀翻草皮、毁坏牧地的罪恶勾当。年青的格斯尔为了消灭草原祸害,保卫草场,便变成了一个牧羊的老头儿,尾随其后。当变得像犀牛般大的鼹鼠精正在肆无忌惮地掀翻草皮的时候,格斯尔飞奔上去一斧砍死了鼹鼠精,为家乡人民除害,保卫了美好的草原。

    除了保卫草牧场之外,蒙古《格斯尔》还描绘了格斯尔通过兴修水利,将干旱的不毛之地改造为宜林宜牧的乐园的情景。叔父晁同为了陷害格斯尔,逼迫格斯尔母子迁到恩和勒古岗去居住。那里的环境非常恶劣,夏天滴雨不下,冬季暴风雨肆虐。答应到那里去就等于是自己去送死。但是,格斯尔还是欣然答应了。当母子俩搬到荒凉不毛的恩和勒古岗之后,格斯尔便引来海水,使之环流门前,并沿渠边栽植各种花草树木,很快就使干旱荒凉的住地变得树木葱茏,花草茂盛,鲜花遍地,果实满枝。这一段故事曲折地反映了蒙古百姓渴望改造恶劣的自然环境,使之变成宜林宜牧的乐园的愿望,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保卫草牧场、改造居住环境,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畜牧业生产,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这一美好的愿望在史诗的开始即有鲜明的表现。晁同借口天下大乱是由桑伦老俩口所引起,于是便把他们放逐到三河之源。老俩口为了活下去,桑伦老人一边放牧仅有的几头牲畜,一边靠套捕鼹鼠糊口。其妻则每天拣些柴草做饭取暖。夫妻俩就这样苦熬着不幸的光景。在他们的儿子格斯尔降生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当桑伦老人的牲畜开始一天天繁殖起来的时候,格斯尔用二十一根榆条抽打骡马,骡马就生出榆条般多的马驹;用二十一根芦苇抽打乳牛,乳牛就生出芦叶般多的牛犊;用鬼针草、杏树枝抽打绵羊、骆驼,绵羊、骆驼也如骡马、乳牛一样地增多起来。蒙古《格斯尔》就是这样通过神奇的情节,生动地表现了广大牧民群众战胜灾难,保卫草场,繁殖牲畜,发展生产,缔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以上这些感人的故事全是格斯尔纳妃称汗前取得的业绩。而正因为纳妃称汗前格斯尔是以普通牧民子弟的面貌出现的,他亲自从事放牧劳动,过着一般属民的生活,所以,他的行为直接表达了广大牧民的愿望和理想。纳妃称汗之后,格斯尔虽然也做了一系列造福人民的善事好事,但是,由于这时格斯尔的地位已经发生根本变化,成为岭国的君主,所以,他的行为已属于推行仁政的范畴,同纳妃称汗之前那样直接体现广大牧民的愿望有所不同了。总之,蒙古格斯尔又是一曲憧憬美好生活的赞歌。

相关文章
文化
蒙古英雄史诗《格斯尔》的民族特色
中古英雄史诗的消亡
中古英雄史诗主题的发展
远古中短篇英雄史诗的历史地位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中古英雄史诗的产生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3327501 FAX:3327501 EMAIL:
zj_nm@shou.com wyl_nm@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