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内蒙在线
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文化/KJFM/水利航运/正文


元朝时期蒙古族兴修水利和治理黄河


    关键字:元世祖 黄河 郭守敬 唆脱颜 西夏 忽必烈

    水利是农业获得丰收的根本保证,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根本之源,而在元初由于连年战乱,不仅当地的农牧民受到了痛苦,而且一些水利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如“京兆旧有三白渠,自元伐金以来,渠堰缺坏,土地荒芜,陕西之人虽欲种莳,不获水利,赋税不足,军兴乏用”。因此,元政府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内立都水监,外设各处河渠司,以兴举水利、修理河堤为务”。这也能够体现出当时政府已经意识到兴修水利和治理水利的益处了。

    尤其在忽必烈在位时期,在水利上有突出成就的要算学者郭守敬了。这位学者曾向忽必烈进谏有关水利兴修和治理黄河的建议,皇帝采纳了,并让他负责各路河渠的整修和治理任务。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同唆脱颜到原西夏属地调查河渠情况。不久,以副河渠使的职衔在当地官员张文谦、董文用等人的支持下,疏浚西夏旧有的唐来、汉延等渠道,并修建了一些新的河渠。当地居民充分利用这些渠道进行灌溉,取得了农业的可喜收成。

    世祖之后,元政府在水利工程方面仍进行了多次建设和兴修。例如,武宗时,哈刺哈孙行省和林,“浚古渠,溉田数千顷”;仁宗时,奉化州知州马称德重修进林碶,“灌田数千顷”。次年开浚新河,“溉田数十万亩”;文宗时,河渠司郭嘉议修洪口渠及重修广济渠。

    在整个元朝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兴修的大型水利工程达260多处,北方60处,南方200余处。虽然,大部分不是在元朝政府的直接主持下完成的,但却都是在朝廷的有关法令、政策以及地方官员的亲自督促、指导下进行的。在水利工程方面,还值一提的便是元顺帝时期,在元政府直接主持下的贾鲁治河。

    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泛滥,给沿岸人民生活带来了许多灾难和痛苦,并时常危及人民生命安全。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又一次决溢改道,白茅决口,黄河北徒。对此,朝廷上下也甚为恐慌,于是皇帝便命令大臣们寻求治河的方法。至正九年(1349年),身为丞相的脱脱,找到了贾鲁并将其引荐给皇帝。那么,贾鲁是何许人也,受到如此重视呢?贾鲁(1296一1353年),字友恒,河东高平(今山西高平)人,幼负志节,谋略过人,曾担任过地方官和都水监等官职。在被脱脱发现之前,就曾对黄河决口附近进行过实地考察,往复数千里,并把考察结果画成地形图。  因此,当脱脱找到他商议治河之事时,他便“为图上进二策:其一,议修筑北堤,以制横溃,则用工省;其二,议疏塞并举,挽河东行,使复故道,其功数倍”。脱脱权衡利弊,认为后一方案虽用功数倍,但效果比前一方案好。于是,经朝廷批准确定了治河方案。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朝廷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征发汴梁(今河南开封)、大名两地的15万民工及庐州路(治所在今安徽合肥)戍军2万人,开始了大规模的治理黄河工程。从四月二十二日开工至十一月十一日合龙,前后计170天左右,动用人力近20万,合计用工约3800万,疏浚河道280多里,堵塞大小决口l07处,总长达1.5千米多。修筑堤防上自曹县,下至徐州,计770里。工程之大,是我国治河史上所罕见的。前人的治水修河的经验在历史上也是工程浩大,功不可莫的。

    编辑:宇威

    主要参考书目:元朝秘史

相关文章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3327501 FAX:3327501 EMAIL:
zj_nm@shou.com wyl_nm@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