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内蒙在线
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文化/KJFM/水利航运/正文


三国到五代时期北方水利建设


    关键字:北魏 鲜卑 拓跋部 拓跋珪 无定河 延河 汾河 北洛河 渭河 刁雍 艾山渠

    三国至五代时,我国北方华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兴建了不少水利工程,鲜卑拓跋部所建的北魏政权就修建有较为著名的艾山渠。西北敦煌地区各族人民亦曾共同兴建了绿洲灌溉网,在新疆沙漠地带的水利建设也有了进步。南方华南以壮族为主的的少数民族地区则主要是在灌溉设施和灌溉工具方面进步明显唐代我国西南地区曾一度强大的以白族等少数民族为主建立的南诏政权,随其农业经济的发展,在灌溉渠道 、蓄水工程和城市用水建设方面均达到了一定水平。

    三国至五代这段历史中,北方先有三国鼎立,经西晋统一全国后仅10余年又大乱,各少数民族政权此起彼伏,有五胡十六国的兴衰,随后又出现了南北朝的分裂。由于战乱频繁,北方少数民族水利事业发展亦深受影响,总体发展速度较前要慢一些。当然,通过各族间的相互交流,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在吸收流族和其他民族水利建设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也对这一地区的水利建设做出了贡献。

    及至隋唐时期,北方又一次呈现出民族大融合局面,由于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所以北方少数民族水利事业较前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在水利管理制度方面发展更加迅速。

    现今华北地区位于黄河中下游一带,在地质年代里,黄河的大量流沙造就了广阔的华北平原;并以黄河为主干,进而形成了无定河、延河、汾河、北洛河、渭河等等众多支流。故华北地区的水利建设主要是围绕黄河水系而展开的。黄河丰富的水利资源,被两岸的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在堵口复堤、整治河床、水土保持、引黄淤灌等方面,历代劳动人民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北魏的少数民族政权修建了一个较有特色的引黄灌溉工程艾山渠,北魏政权为鲜卑拓跋部建立,鲜卑拓跋部的先世居住于嫩江西北的大兴安岭地区,至拓跋珪时,其势力不断壮大,并把农业生产推广到五原和稒阳塞外,天兴元年拓跋珪称帝,定都平城,此后,北魏政权十分重视吸收汉族文化和技术,不断发展北部各少数民族不断迁徙至汉族居住区,从而促进了他们与汉族人民的交流,由此共同推动着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亦对这一地区的水利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北魏拓跋部进入中原后,即开始从过去的畜牧经济过渡到农业经济,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早在魏道武帝登国九年,即公元394年,拓跋代就屯田于黄河之北,引黄河水灌田。

    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刁雍为薄骨律镇将。到任后,并在北魏政权的大力支持下,刁雍主持修建了历史上著名的引黄灌溉工程--艾山渠。

    先前,灵武一带就曾修有灌溉渠堰,后水利设施废弃。而刁雍将修建的艾山渠重点放在旧渠的改造于修建上。

    太平真君六年开始动工修建,新渠向北行20千米后,复归于旧渠,再向北行40千米,主干渠总长为60千米,此次施工共动用4000人,仅用40天的时间即完工。

    新渠建成后,又经过多次的改造和引水改进,基本可以使用,有人认为艾山渠至唐代仍发挥着灌溉效益,并对沿岸农业的发展产了很大的作用。

    本文参考书目:北方少数民族科技史 魏书 等

    编辑:宇威

    由于北魏少数民族政权能坚持发展水利事业,从而较好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还增强了对水旱灾害的抗抵能力,为北方农业耕作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关文章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3327501 FAX:3327501 EMAIL:
zj_nm@shou.com wyl_nm@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