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回首页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相关知识/正文

阿尔泰语系 

张碧波、董国尧

    

    

     “阿尔泰”,是蒙古语,意为“金”,以绵亘于中、蒙、俄边境的阿尔泰山得名。操这一语系诸语言的人的所在地域西起土尔其,经前苏联的中亚地区,直达蒙古国和中国,东迄太平洋的广大地区,还包括伊朗、阿富汗及东欧一些国家,约八千万人。这一语系又分为三个语族;突厥、蒙古、满一通古斯。但是学术界对阿尔泰语系下属的三个语族之间是否存在亲缘关系还有不同看法。主要的看法有两种,其一是认为三个语族之间有亲缘关系,它们源出一共同的原始阿尔泰语,并对原始阿尔泰语进行构拟。其中有些学者的看法存在着差别,即承认三个语族之间互有影响,但这些影响却是次要的。其二是认为三个语族之间不存在亲缘关系,没有构拟原始阿尔泰语的必要。至于三个语族在类型上的一致,他们认为是相互影响的结果。还有些学者介于两者之间。

     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难以实证操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的祖先是哪一个民族。突厥民族最早的祖先,现已知晓是吉尔吉斯族。公元前200年就有了这个民族的文献。突厥人原居住在森林地带,他们在阿尔泰山区以狩猎为生。6世纪突厥人组建王国,幅员从中国边境一直伸展到黑海之滨。而这个时期突厥人所操的语言已经不同于蒙古语了;及后,蒙古帝国兴起,大部分的突厥人处于蒙古帝国的统治下,蒙古语必然对突厥语产生极大的影响。关于满一通古斯语族的诸语言,在17世纪发展前的情况,学术界知之甚少。不过有一点应该明确,操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的人,从历史角度审视,早期都起源于中国的北方,并长期在这里生息。其中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诸民族曾在这一地区建立过政权。这些政权所统治的国家幅员辽阔。这些国家的臣民历史上曾将其生活领域向西展拓,达到西亚和东欧,并在那里建立了政权。历史上这些政权所统治的国家(不含元、清两朝),尤其是封建早期的国家,地广人稀,而且由多民族组成,其中操阿尔泰语族语言的人居多。一个民族在军事上取得胜利,随即就建立政权,还来不及对经济和文化作统筹安排,政权便又易手转入另一民族手中,如是辗转递嬗。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对语言的发展有所冲击,由一种语言分化为地域性的方言,并由方言转化成各种独立的语言,这一规律受到影响。再者,由于战乱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居民的流动性很大,接触其他语言的机会很多,先操一种语言,继而转操另一种语言。这充分表明了阿尔泰语系诸语言发展的复杂性。这样就增加了识别阿尔泰语系诸语言是同源还是相互影响的困难。

     1.突厥语族

     在阿尔泰语系的三个语族中,突厥语族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操突厥语族诸语言的人数也最多。“突厥”一词最早出现在6世纪前阿拉伯的文献里,“这个词也出现在突厥语鲁尼文的碑铭上,如有‘突厥百姓’这样的语句。”在我国文献里,“突厥”一词最早出现在《周书卷五十·突厥传》里:“每岁河水合后,突厥即来寇掠。”所记载是西魏大统八年(542年)前的事。经中外学者的考证与研究,“突厥”一词有以下几种含义:首先指在6至8世纪间游牧在漠北广大地区古代部落的联合体,所操为同一语系同一语族的语言。这是部落联合体的名称。突厥的部落群体所操的语言通称为突厥语。这一语言又有广意与狭意两种含义:前者包括本语族的古代碑铭语言及后来各个时期的文献语言,以及现在仍使用的几十种语言及方言;后者则仅指古代突厥的碑铭语言。突厥语族诸语言分布在西起巴尔干半岛,东至西伯利亚东部的勒纳河,南临阿拉伯半岛,北至亚洲大陆北端的新西伯利亚群岛这一广大地区。在中国,突厥语族诸语言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一带。具体语种是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乌孜别克语、塔塔尔语、撒拉语、西部裕固语及图挖佤语等。据1982年的统计,操这些语种的人口在700万以上。在国外操突厥语族诸语言的人居住在前苏联中亚地区、土尔其、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塞浦路斯、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利亚、蒙古国及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具体的语种是土尔其语、乌兹别克语、哈萨克语、鞑靼语、阿塞拜疆语、土库曼语、吉尔吉斯语、诺盖语、楚瓦什语、巴什基尔语、雅库特语、卡拉卡尔帕支语、库梅克语、维吾尔语、嘎嘎乌孜语、图佤语、卡拉恰伊一巴尔卡尔语、哈卡斯语、阿尔泰语、卡拉伊姆语、哈拉吉语等约三十种语言(包括与我国少数民族同名的语言)等。

     突厥语族的书面语言分为古代突厥碑铭语言、中古文献语言和黑汗王朝(又称喀喇王朝)以后时期的文献语言三种。碑铭语言以7—10世纪的鄂尔浑一叶尼塞碑铭为代表,已发现的鄂尔浑一叶尼塞碑铭有11通。中古文献语言,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以高昌为中心的回鹘文学语言,使用回鹘字母。9—15世纪时在今新疆东部至甘肃一带回鹘佛教徒中通行。其二是哈喀尼耶语,即黑汗王朝的语言,通行的时间是在10世纪下半叶至13世纪上半叶,使用的是阿拉伯字母。再有就是黑汗王朝以后时期的文献语言,在13世纪时分化为三支:西支是在乌古斯语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行于阿塞拜疆、土库曼等民族中;北支,以钦察语为基础形成的、通行于金帐汗国及鞑靼、哈萨克等民族中;东支,以回鹘一葛逻禄语为基础形成的,通行于维吾尔、乌兹别克等民族中。及后便是突厥语族的现代文字语言。由于19世纪的革新运动促进了土耳其文学语言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以后,一些在西亚、中亚及新疆使用突厥语的民族在本民族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学语言。

     突厥语族的诸语言除了具有阿尔泰语系语言的共同特征外,还有本身的某些特点。在语首上有元音和谐律;9世纪以前,突厥语的固有词,在词首很少出现浊辅音r,1,n,m,词的重音一般位于最后一个音节上。在语法方面,具有粘着语的形态特征,构形或构词是在词根或词干后面加表示某种意义的后缀来表达;名词及名物化的实词有数、格、领属性人称、谓语性人称等范畴;动词有时、人称式、态等多种形态变化;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谓语。突颁语词汇中有多种外来成分,较古老的借词来自古汉语、梵语、古伊朗语。俟伊斯兰文化传人后,阿拉伯语一波斯语源的借词占一定的比例。中国现代突厥语具有以下一些独自的特征:在语音上基本保持了前后相对的元音系统;在语法方面仍保持粘着语的特征;在词汇方面,在西部裕固语及图佤语中古老成分占较大的比例,各具体语言吸收外来成分情况不一。

     关于突厥语族内诸语言的分类,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词典》开其端绪。根据语音一语法特征,近代域外学者对突厥语族语言的分类,作了不少工作:前苏联学者萨莫伊洛维奇按语音一形态分类;美国学者门格斯按语音—形态原则分类,兼顾历史与地区分布;前苏联学者马洛夫按年代特点分类,前苏联学者巴斯卡科夫按历史、地理、语音特征及分布情况分类。总之各有依据,各有特点。

     突厥语族内诸语言的书写形式,在历史上先后使用过突厥文、回鹘文,以及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我国的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的语言属突厥语族。从20世纪30年代起,这两族的语言用经过改进的阿拉伯字母书写。前苏联的各突厥语民族在20世纪使用过拉丁字母的文字。30年代以后改用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土耳其原来长期用阿拉伯字母书写,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改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突厥语族内诸语言问,大多数可以互通。

     2.蒙古语族

     “蒙古”一词最早出现在《旧唐书·室韦传》的“蒙兀室韦”里。另外,在《魏书·蠕蠕传》中有“木骨闾”一词,即是指蒙古,其名称早在3至4世纪时就已存在。唐代以降,在汉语文献里对蒙古的称谓有过不少叫法:蒙瓦室韦、箴劫子、梅古悉、谟葛夫、手割石、手揭室、手揭室韦、萌古、萌古子、蒙国斯、蒙古斯、盲骨子、蒙古里、朦骨、盟古、忙豁勒、毛褐、盲骨子等,多为“蒙古”一词的谐音。自元代以来正式使用“蒙古”之名称。

     关于蒙古语族是否属于阿尔泰语系,学术界曾有争议。—派学者主张阿尔泰语系具有发生学性质,认为蒙古语族属于阿尔泰语系;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蒙古语族是一独立的语族,只是在类型上与突厥语族和满一通古斯语族相近。蒙古语族由九种语言组成,蒙古语、布里亚特语、卡尔梅克语、达斡尔语、莫戈勒语、东部裕

     固语、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操蒙古语的人分布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西北各省及蒙古国;操布里亚特语及卡尔梅克语的人主要居住在俄罗斯。还有两种方言,即巴尔虎一布里亚特方言和卫拉特方言,它们与布里亚特语及卡尔梅克语十分相近。在中国境内还有内蒙古方言。加上以上两种方言就组成中国境内的三大蒙古语方言;操达斡尔语的入主要居住在内蒙古及黑龙江两省区;操其他四种语言的分别居住在甘肃及青海两省;操莫戈勒语的人居住在阿富汗。使用蒙古语族诸语言的人口总计在500万左右。

     蒙古语族诸语言的分布不像突厥语族诸语言的分布那么分散;另外,该语族内的九种语言是从13世纪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帝国的语言分化发展而来的,“直到现在,讲蒙古语的人基本上还是可以听懂这些语言”。由此可以说明,蒙古语族诸语言源出原始的蒙古语,因为该语族内各语言的常用词大部分是相同的,由同一词源而来;在语音上,相互间也有对应规律可循;语法上表明粘附成分与构词附加成分有不少来源相同。其共同方面有:1)诸语言都有元音和谐律;2)在辅音上也有和谐现象;3)各语言在构词

     和语法上都用了三种“后置的手段”。蒙古语族诸语言都是粘着语,这类语言的体词和动词可以在其词干后按一定的次序接续数层语法粘着成分,以此表示数种语法意义。这种语法的粘着成分不仅在古文献的书面语中出现,而且也在各语言的口语中出现,但有些粘着成分只在文献中及某几种口语中出现。某些在口语中的个别语法形式在文献中末出现过。

     现在的蒙古语族中的九种语言源出一种“共同蒙古语”,这是经过数次分化、长期演变才形成的。开始,“共同蒙古语”分化为东西两支方言。东西两支方言发展、演化为独立语言时,东西两支又分化出新的方言,继而成为独立语言。这是规律,故该语族中有九种独立语言及一些方言。但也有学者认为这九种语言中卡尔梅克语和布里亚特语是方言,而非独立的语言。蒙古语、卡尔梅克语及布里亚特语之间十分相近;另外,土族语、东乡语及保安语之间也较为相近,它们在历史上或许是同一语言分出来的不同方言。由此看来,在近古某个时期,这一语族是由五种语言组成的。蒙古语族东支的蒙古语、卡尔梅克语及布里亚特语古时期的口语为蒙古语族的历史上书面语奠定了基础,从古文献中可钩稽出这三种语言当时的某些惯例。其余各支语言都没有留下古代文献,但古代语言的某些遗迹可以从口语考察出来,这对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

     从13世纪初起,就以回鹘文来书写蒙古语,这一书写系统是现行蒙古文的前身,亦称回鹘式蒙文。1269年元世祖忽必烈颁行“蒙古新字”,又称“蒙古字”或“八思巴文”。到了17世纪后,回鹘式蒙古文发展为两支:前者是在大部地区使用的现行蒙古文,后者是在卫拉特方言区使用的托忒文。1993年中国提出了蒙古文、托

     忒文、锡伯文(含满文)编码方案,这有利于编码的标准化。蒙古人民共和国(今蒙古国)从1945年起不再用回鹘式蒙古文,而改用以俄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来书写蒙古语,俗称这种拼字母文字为“新蒙文”,以便与八思巴所创制的“蒙古新字”区别开来,但目前又予以废除,改用回鹘式蒙古文。

     操蒙古语族诸语言的民族自古以来就和周围各民族接触频繁,因此互相影响,最明显与深刻的影响存于汉语同东乡语之间,藏语同保安语之间,满一通古斯语族与达斡尔语之间,突厥语、伊朗语和莫戈勒语之间。这些影响,包括在语言、语法及词汇各个方面。

     关于蒙古语族诸语言的研究,在上个世纪就已开始。这些研究著作“以俄文写作的为最多,也最重要。波勃洛夫尼可夫于1849年在喀山出版的那本《喀尔玛克语语法》(即卡尔梅克语——引者)直到现在还是一本最好的蒙古语语法。”在比较研究方面,苏联学者弗拉基米尔佐夫撰写有《蒙古书面语和喀尔喀方言的比较语法》,开创了这一领域的先河;法国学者伯希和考释了许多蒙古语的人名和地名,嘉惠学林。“在德国,加伯冷兹曾写过一本《满洲·蒙古语法》,1837年在格廷堡出版”。中国学者清格尔泰及喻世长等的研究成果都是这一研究领域内的力作。

     3.满一通古斯语族

     满一通古斯语族又称通古斯一满语族或通古斯语族,为阿尔泰语系一个语族。“满”是“满洲”的缩略。

     操满一通古斯语族诸语言的人居住在中国、俄罗斯和蒙古国。该语族内有五种语言在中国境内通行,即:满语、锡伯语、赫哲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它们通行在黑龙江省的黑河市、逊克县、呼玛县、塔河县、富裕县、讷河县、嘉荫县、同江县、饶河县,内蒙古的鄂温克族自治旗、鄂伦春族自治旗、阿荣旗、额尔古纳左旗、扎兰屯旗,新疆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霍城县、巩留县、塔城县、伊宁市、乌鲁木齐市等地。在俄罗斯境内有八种属于满一通古斯语族的语言通行,即埃文基语、埃文语、涅基达尔语、那乃语、乌利奇语、奥罗克语、乌达盖语、奥罗语。这八种语言通行于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埃文基自治专区、雅库特自治共和国、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萨哈林州、堪察加州、马加丹州等地。在蒙古国境内只有鄂温克语一种在巴尔虎地区通行。另外,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女真语也属于这一语族,它已消亡。然而中国的满族、赫哲族中绝大多数人不使用本民族语言了,其他如锡伯族、埃文基族也有半数以上人不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因此,满一通古斯语族诸语言的使用人数在中国约4.6万,在俄罗斯2.7万,在蒙古国一千多人,共计7.4万人,不到操阿尔泰语系诸语言总人数的千分之一。那些不使用本民族语言的人多已改用汉语或俄语。

     满一通古斯语族语言的组成,因研究者的划分及统计方法不同,未有公认统一的数字。如在前苏联把埃文基语(在俄罗斯境内)与鄂温克语(旧称索伦语)称作两种语言。由于视角不同,统计语言的总数就有所差别。1932—1939年苏联北方民族研究所科学考察协会语言组的分类为:1)北语支或通古斯语文,含埃文基语(又称拉穆特语),涅基达尔语及索伦语(即鄂温克语)划为埃文基语的方言;2)南语支或满语支,含满语、那乃语、乌德盖语;赫哲语、乌利奇语、奥罗克语划为那乃语的方言;奥罗奇语划为乌德盖话的方言。1954年中国学者罗常培、付您勋将中国境内的满一通古斯语族诸语言分类为:1)通古斯语支,含索伦语、鄂伦春语;2)满语支、含满语、锡伯语及赫哲语。1958年前苏联学者B·A·阿夫罗林的分类为:1)北语群,含埃文基语、涅基达尔语、素伦语、埃文语;2)东语群、含那乃语、乌利奇语、奥罗克语、奥罗奇语、乌德盖语;3)西语群,含满语、女真语。1958年前苏联学者苏尼克和1960年前苏联学者瓦西列维奇的分类为:1)满语文,含满语书面语及锡伯方言或其他方言,女真语(只体现在历史文献中);2)通古斯语支,含西伯利亚次语文(或埃沃基次语文),含埃文基语、埃文语、涅基达尔语、索伦语;黑龙江次语支(或那乃次语文),含那乃语、乌利奇语、奥罗克语、奥罗奇语、乌德盖语。

     (本文摘自张碧波、董国尧主编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5920480  FAX:(0471)5920480
Email:zj_nm@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