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风俗/蒙古族/经济民俗/狩猎活动/正文
狩猎的道德和禁忌 在古代,人们打猎大多是为了吃饭和度荒,所以在蒙古族牧民们的观念中就没有想经过狩猎,囤积居奇,大发横财的,更何况,有些野兽也并不是那么容易被猎获,靠此发财也得有很大的耐心和实力。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在打猎这一行里,牧民们也有其规定和道德,当然也是因为一些禁忌而不能为之。
蒙古族牧民认为狩猎,本是上天的赐福,所以,作为下民,必然得会惜福。在什么时候该狩猎,在什么地方狩猎,什么野兽可杀,什么野兽不可杀,在法律上和道义上都有一套严格的准则。据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当时忽必烈大帝就曾经颁布了禁止所属各国臣民在每年三到十月间行猎的命令,违者要受到严惩。另有宋使萧大亨所记载中有:“若夫射猎,虽夷人之常业哉,然亦颇知爱惜生长之道,故春不合围,夏不群搜,惟三五为朋,十数为党,小小袭取,以充饥虚而已。”这些记录都表明,蒙古人在狩猎的同时也十分的重视保护动物,制定一些列有效的措施使得每种猎物都能大幅度地繁殖起来。
在古代打猎都忌讳“断群”。即在围猎的过程中,并不是将钻进包围圈的所有野兽都斩尽杀绝。在围猎结束的时候,往往要放走大批的幼兽和带子的母兽,放走后,任何人不能再侵犯他们。历史上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就曾把一些野兽当作“牲畜”一样看待,将其捕捉以后打上火印,作为私有财产的标记,而后放还野地,外人不能随便捕猎。
这些看似简单的一些人情事理,放在古代便成为人们的一种高尚道德情操的表现,在生产力还没有高度发达的时代,蒙古人猎人就有如此崇高之道德风尚,实在是难能可贵。几百年过去了,那些曾经被他们猎射获得的野兽有的已经绝迹,但在另一个世界里,或许狩猎之神会告诉他们蒙古族猎人崇高和善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