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人物/名人轶事篇/正文
圣人无往不在 *元定宗二年(1247年)。元睿宗拖雷的四子忽必烈把真定路经历张德辉召到王府,问道:“孔子已经死了很久,现在他的思想存在于何处?”
张德辉答道:“圣人于元地相始终,无往而不去。如您能实行圣人之道,那么他的思想就在这里。”
忽必烈又问:“有人说,;辽人因为学信佛教而败落,金人因为学信儒学而亡国,是这样吗?”
张德辉说:“辽人的事臣不完全了解,而金朝的末代却是臣目睹的,宰执中虽然任用了一两名儒臣,但是商议军国大事时,又不让儒臣参与。国家存亡,自有人应承担责任,儒学又有什么错误呢?”
忽必烈同意他的话,又问:“祖宗的法度都在,但有许多未能彻底实施,该怎么办?”
张德辉指着桌子上的银盘,说:“创业的国主,就像制作这件器皿,精心挑选白银,由良匠设计制作而成。要使后人流传百世,就应当选择谨慎敦厚的人掌管,才能永远作为宝物使用,否则,不仅会缺损,还会被人偷走。”忽必烈听后,沉思很久说:“这正是我心中所不敢忘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