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回首页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考古/长城/正文


汉长城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于长安,统一了中原地区,而在这一时期,北方的匈奴也日渐强大,统一了大漠南北,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奴隶制国家,并且南进到黄河以南地区。而此时的汉朝,因国家初建,国力不足,加之秦末战乱连年,人力、物力损耗巨大,虽然也曾修缮过长城,但却没能阻挡住匈奴的铁骑,双方交战,汉军败多胜少,就连汉高祖刘邦也被匈奴围困在今山西省大同市附近的白登山上达七日之久,后用计才得解围。被迫无奈之下 ,只好对匈奴采用和亲和贿赂政策。

    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历经文景之治后,汉王朝在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国力已强盛起来,于是主动出击,多次攻打匈奴,并征兵四次修缮、修筑长城。其中在内蒙古地区,则二次修缮、修筑长城,第一次是在元朔2年汉朝占领黄河以南后,修缮了当年秦朝修筑的秦长城。第二次是在太初三年,随着控制地域的扩大,汉武帝派徐自为在阴山以北修筑长城,史书上称其为“外城”。据考证,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有两条平行走向的汉长城,最北的一条东起乌兰察布盟达茂旗,经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进入今蒙古国境内后一直向西,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又进入我国内蒙古地区,到达额济纳旗的居延海后又沿额济纳河南下进入甘肃省。

    经过多次修缮与扩建,汉长城东起今辽宁省沈阳市附近,蜿蜒向西经辽宁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蒙古国、进入甘肃省后,沿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直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罗布泊,又以烽燧亭鄣的形式直达库尔勒附近,加上支线及平行走向的长城,汉长城全长约两万余里。汉长城的修筑,巧妙地利用了当地的资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黄土平原或平坦地区,则夯砌土城,在陡峭的山地,则以石为城,并利用山脊修筑长城,以减少工程量,同时也增加了敌人进攻时的难度,在玉门关一带的汉长城,则以砂砾石和当地出产的红柳或芦苇层层压叠修筑而成,同时,沿长城线,还大量修建了烽火台,有的直接建于长城墙上,有的则修于长城之外,还有的烽火台几个互成犄角之势,构成了一个烽火台群。汉朝的进攻和长城的修筑,有利地打击了匈奴,使一度称雄于蒙古高原的匈奴损失惨重,一部西迁,一部内附,依附于汉朝的统治,汉朝设立了郡县,管辖着今内蒙古自治区的大部分地区,为了便于管理内附的少数民族,汉朝还设立了属国,并于长城内侧,建立了为数众多的边城,这些本用于屯军的边城中的一部分经过不断发展,其军事功能相对减弱,成为与内地城市几无差别的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修筑长城的同时,汉朝还修建了沟通阴山南北的固阳道,使得交通更为便利,内地的移民使得内蒙古地区的农业不断发展,成为当时汉朝重要的产粮区,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往和交流。而长城的修建,边境的安宁,西域的平定,使得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得以开辟,东方的丝绸、茶叶等特产与中华文化得以向西方传播,而西方的西瓜、黄瓜、蒜等特产与西方文化得以向东方传播,促进了东西方的沟通与交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历史进入东汉时期后,尤其是东汉的中、后期,由于东汉的衰弱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强大,汉朝在内蒙古地区的统治范围逐渐缩小,这一地区基本上又归于游牧民族统治了。

相关文章

考古

北魏长城
准格尔旗西沟畔匈奴墓
水洞沟文化
扎赉诺尔鲜卑墓群
阴山岩画

文化

“瑟必素”疗术、皮疗术、脏疗术
秦汉至唐宋时期匈奴的畜牧业
元朝时期蒙古族疏通运河发展航运
元朝时期蒙古族兴修水利和治理黄河
汉以前西北地区水利的兴起

风俗

古老葬法留石葬
神秘葬式数深葬
角骶(跋里速)——契丹式摔跤
女子专乘蒙古轿车
寓爱于弈赛鹿棋

地理

富庶的黄河灌区——后套平原
悠久文明的土默特平原
高产的三湖河平原
富饶的河套平原
色尔腾山

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强盛的北方民族--东胡
东胡部落联盟的重要部落集团--乌桓
宇文部
北方各民族中建立国家最多的民族--鲜卑
敕勒族的祖先--丁零

人物

刘渊-西晋末年北方各族反晋军首领
秺侯金日磾-汉武帝时期的匈奴族朝廷重臣
冒顿单于-战国时期匈奴族杰出的领袖
呼韩邪单于-迎娶昭君出塞的匈奴主
石勒-西晋关东农牧民起义领袖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5920480  FAX:(0471)5920480
Email:zj_nm@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