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考古/长城/正文
第一座万里长城——秦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统一了中原地区,认为自己的功业超过了三皇五帝,于是取三皇五帝中的皇、帝二字,称自己为始皇帝,建立了大秦王朝。
中原的统一,使得北方匈奴的威胁显得日益突出,为了解除匈奴的威胁,扩大秦朝的统治地域,巩固秦朝的统治,秦朝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战争,将匈奴逐向更北方,随即,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长城,以筑固北疆。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秦始皇万里长城是将燕长城、赵国北长城、战国秦昭王长城进行大规模修复,在这三处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起来的。虽然已经有这三处长城作为基础,但历经连年征战,长城损毁严重,还需将这三处互不相连的长城进行联接,加以延长,因此,工程量极为浩大,除了大规模的使用军队、征发民夫外,还使用了大量的罪犯,《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载:“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而在民间传说中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是说在这一历史时期其夫万喜良被强征去修筑长城,并劳累而死,引出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八百里的故事。这虽然是一个民间传说,但从中能够反映出修筑长城的工程量之大,征发民夫之多,施工之坚苦,终于,历经多年,长城基本完工了。除了基本的城墙之外,城墙上还修有观察、防御和隐蔽设施,以及外围的关堡和烽堠,在险要地段建有关城,使其联属相望,在长城的外沿往往还修有障碍物如壕沟、陷坑等,构成了一个坚固的完整的防御体系。
秦万里长城据考证,西起于今甘肃省岷县,沿洮河向北至临洮县,经定西县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由固原县至甘肃省环县、陕西省靖边、横山、榆林至神木县,由神木县进入今内蒙古自治区后,穿越巴彦淖尔盟、阿拉善盟境内的乌兰布和沙漠,蜿蜒于狼山,又由石兰计北口,向东经固阳县、武川县,沿大青山至呼和浩特市北与赵长城相连,再经过集宁市,由兴和县进入河北省围场县与燕长城相连,向东经辽宁省抚顺市、本溪市折向东南,最东端直至今朝鲜首都平壤西北部的清川江入海口,绵延长达万余里,自此长城有了万里长城之称。
长城的修建,使长城以南的内蒙古地区归于秦朝的统一管辖,秦朝在这里设立郡县,修建直道,移民屯田,使古代内蒙古部分地区第一次统一于统一的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加强了中央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在历史上有着重要作用,对以后历朝历代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