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风俗/蒙古族/社会民俗/人生礼仪/葬礼/正文
宗教色彩浓郁的丧葬习俗 蒙古民族的丧葬仪式,有受其他民族影响的部分,也深受宗教影响。一般说,蒙古民族的丧葬仪式,比较纯朴,礼仪节俭,多具有宗教色彩。
以游牧为主的蒙古族在丧葬方面也有其独特的礼仪,它们的丧葬形式由远古的野葬,逐渐发展为以土葬为主。在这当中它们的丧葬习俗也随着不断变化。一方面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受到其他民族,尤其是受汉族习俗的影响。而在吊唁礼仪方面,官宦和富豪人家与一般平民又有很大的差别。
蒙古族的传统习惯,人死之后不急于更衣入殓,而是要先请一位喇嘛念经超度、指路,让死者到“德娃珍”去。“德娃珍”民间认为那里没有灰尘,是享福的地方。所以在蒙古族的丧葬礼仪中,喇嘛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入殓要按喇嘛所指定的时辰进行,而与所放时间长短没有关系。入殓时死尸不能从门过,要打开窗户,用秫吉三根拼成门形,尸体从窗户抬出去。所以蒙古族平时是不许小孩子跳窗户的,即便是跳出去也必须跳回来,然后从门走出去。
按照蒙古族传统习俗,如果家里死了人,无论穷富都要杀牲祭献,在一定程度上是古代“杀殉”、“血祭”的遗俗。死者如年岁高,供品即被视为福物,要分给亲族人们享用。
蒙古民族以白为纯洁,以蓝为民族本色。所以他们习惯上给死者穿蓝裤,白布衫。布用平纹,不穿绵衣。儿女不许伸手给死者穿衣。死者遗留衣服,多赠给为死者穿衣服的人。
蒙古族人死后,不在外边设灵棚祭奠,而是入殓后停放在原住的家里进行祭奠礼仪,等到埋葬时再移出。在埋葬之前,白天喇嘛们整天念经超度,晚上俗人男女老少通宵轮流念“玛呢经”超度死者。在这期间,主人家的茶饭格外的丰盛,从早到晚,茶点不断,自然丧葬礼仪的费用也就比较昂贵。亲戚朋友们来祭奠,只带一条哈达奉献在灵前,然后一一施礼即可。蒙古民族不烧纸,而是烧些死者生前喜欢用的食品。焚烧食用后的畜骨为死者祝福。而在死者灵前祭奠的衣物,用具、马匹手饰等都归请来的喇嘛所有,另外由亲属向喇嘛们布施的钱物和喇嘛们诵经所得均折合成钱由主持分给众喇嘛。将亲友们献得哈达收集起来,也要全部送与喇嘛所有。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和思想文化的提高,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丧葬活动在蒙古族的葬礼中已经逐渐少了。许多地方一起过程正趋于简单化。在牧区,葬礼完后,为亲友们摆殡席,蒙古人称"宝音阿日哈"。城市中的一般举行追悼会,以缅怀死者,寄托人们的哀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