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风俗/蒙古族/社会民俗/人生礼仪/葬礼/正文
鹰鹫啄食话天葬 天葬又名野葬和明葬。即,死者过七个时辰者,将其尸体用白布缠裹或者装入一个新的白布口袋,用牛车拉着送到偏僻的荒野里。
这一葬法,源于吐蕃,据载当时在当地人死之后,要把尸体放在石碓里捣成肉酱,跟青稞面和在一起,然后撒向四方,让鹰鹫来吃。自然也伴随喇嘛诵经。请不起喇嘛的人,只能将尸体大卸五块,扔给鸟兽就行了。所以这种葬法多在贫苦牧人和一般喇嘛中实行。
天葬是在喇嘛的指导下进行的。首先由喇嘛指示适宜安葬的地方,然后给死者覆尸,苫面,然后以牛马车载之,弃之喇嘛所指的方向。牛马跑在哪里,尸体就算葬在哪里。也有用骰子占卜或看装殓者的乘马尿在哪里就选在哪里,然后在周围画个大圈。然后取掉白布,把死人抬进圈里,赤条条将其放在那里,男女一律头朝西北侧卧。有的地方,把死者曲成“婴儿生之状”,于是死者将会转世,重生。
将尸体弃之旷野之后,若三日后无禽兽食之者,家人则认为其灵魂仍留在体内,鸟兽不敢动,于是便请喇嘛送经追悼,超度灵魂。若是被鸟兽啄食干净,家人则欣喜不已,认为死者已经升天,灵魂已经超脱。
蒙古族的天葬与藏族的天葬相类似。源于藏传佛教,这种葬式的意思是:蒙古人是食肉民族,生前吃肉,死后要把肉还给禽兽。
发展到后来,蒙古人也觉得到处乱扔尸体多有不便,于是大家约定俗成一个偏僻、杳无人烟的地方作为“公墓”,然后大家便将此地作为安葬死者的所在,当然也是鸟兽盘踞出没的地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