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地理/人文地理/行政区划/正文
西汉时期的内蒙古 秦、汉时期,汉、匈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双方的和平交往,另一方面是双方通过战争争夺包括今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在内的土地。最后,以西汉王朝确立对内蒙古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而告一段落,西汉的郡县制在秦朝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今天内蒙古的大部分地区都被西汉设置的张掖郡、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定襄郡、西河郡、上郡、雁门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所管辖。
张掖郡,原属匈奴军邪王辖地,辖境除今甘肃省部分地区外,包括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河流域。
朔方郡,元朔二年(前127年),汉武帝以所夺匈奴“河南地”而置之不理。治所在三封,即今磴口县陶升井麻弥图古城,辖境相当于今天内蒙古河套西北部及后套地区。
五原郡,秦九原郡,元朔二年(前127年)更名,治所在九原,即今乌拉特前旗三顶帐房古城,辖境相当于今天的内蒙古后套以东,阴山以南,土默特平原以西地区。
云中郡,战国赵置,秦、汉沿袭,治所在云中,即今托克托县古城村古城。辖境较秦代缩小,主要辖有今天内蒙古黄河以东听呼和浩特平原部分地区。
定襄郡,汉高祖分云中郡置,治所在城乐,即今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辖境包括今天呼和浩特平原部分地区。
西河郡,元朔四年(前125年),汉武帝分云中、太原等郡地置,治所在平定,即今杭锦旗霍洛柴登古城。辖境包括今天的内蒙古黄河以西的鄂尔多斯高原部分地区。
上郡,战国魏置,秦汉沿袭。辖境相当于今天的陕北及内蒙古乌审旗和鄂托克前旗等地。
雁门郡,战国赵置,秦汉沿袭。辖境除山西省北部以外,包括今内蒙古黄旗海、岱海以南的乌兰察布地区。
上谷郡,战国燕置,秦汉沿袭。辖境除河北北部外,包括今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南部一带。
渔阳郡,战国燕置,秦汉沿袭。辖境包括今内蒙古锡林郭勒南部一带。
右北平郡,战国燕置,秦汉沿袭。治所在平刚,即今内蒙古宁城县黑城村古城。辖境包括今内蒙赤峰市英金河以南地区。
西汉政府于元狩二年(前121年)在陇西(今甘肃临洮县)、北地(今甘肃庆阳县)、上郡、朔方和云中五郡设置5个属国,以安置附汉的匈奴人。属国制是西汉王朝创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行政建置,在属国管辖地域内,匈奴人保留官号和部落组织,在指定的地域内,从事游牧生产;行政人,归西汉政府任命的属国都尉管理。
西汉时期,内蒙古地区除分布于郡县辖地上的汉人以外,还有乌桓和鲜卑人。乌桓驻牧于乌桓山周围(今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西北140里之地),乌桓原居地赤山。在额尔古纳河东南,乌桓人大概是战国以前迁徙到西拉木伦河流域的东胡人。此后,乌桓一直在这一地区活动,霍去病击败匈奴左贤王,夺取匈奴左部地区。之后,把乌桓迁徙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和辽东五郡塞外。
鲜卑驻牧于鲜卑山周围,乌桓南迁五郡塞外后,鲜卑迁徙到西拉木伦河流域。西汉时期,另一部分鲜卑人在“大泽”(即今呼伦湖)地区活动,他们是从大兴安岭北段呼盟鄂伦春旗一带迁来的。鲜卑人初迁呼伦湖地区大约是在西汉成帝在位(前32——6年)时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