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考古/古人类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正文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是以因为首次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而命名。这是一种以原始农业为主要社会经济生活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文化。
马家窑文化时期遗存除了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外,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固原、隆德等县也有分布。
马家窑文化的先民们多居住在河流两岸不会被洪水淹没的高地的向阳坡面上,而这里地属黄土高原,阳光充足,土地肥沃,比较适宜于原始农业的发展。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生产工具仍然是石器,大部分采用磨制技术;彩陶主要在砖红或橙黄色底上绘以黑、红色图案及花纹。
马家窑文化出土的石器,有用于农业生产或砍伐的石斧、石锛以及用于收获的长方形石刀等。都磨制得十分精巧、光亮。这些石器表明:当时农业生产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已占有重要地位,人们的生活有了较为可靠的保证,不再是那种经常迁徙的游猎生活了。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渔猎作为生活的一种重要的补充仍然存在。所以一些磨制的石矛头就是当时人们用于狩猎的工具。
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器,内壁往往留有一圈圈泥条相盘接的痕迹,这表明当时的陶器均为手制。用于制作陶器的陶土多粘性适当、泥质细腻,有时在陶土中还要掺以适量沙粒。制造陶器时,首先做好器底,然后层层往上盘筑。陶坯半干时,将预先做好的器耳和把手等嵌入,并用刻有花纹的陶拍在器表加以轻拍,桃皮干燥后放入陶窖烧制。陶器的器形主要有瓶、罐、盆、豆、碗等。盆、豆、碗的表面一般没有纹饰,而瓶、罐的口沿和外表则会有精致绚丽的花纹。这些花纹,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一般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或动物如:豆荚、草叶,鸟类等组成富于变化的图案,显示出原始先民们高度的艺术创造力。
在隆德县凤岭发现的一件人们用于汲水的尖底瓶,高50厘米,颈细而长,宽肩,尖圆底,外表饰以细绳纹。汲水时在瓶上系上绳索放入水中,瓶自动倾倒,装满水后恢复平衡,瓶口自然朝上。这种器具的出现,表明我国原始先民在不断的劳动实践中,就已懂得了力学原理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使得我们不得不佩服原始人类的聪明智慧。
隆德县凤岭还发现有骨簪、玉簪等束发用的装饰品,都磨制光滑,制作精巧。
马家窑文化出土的文物表明:尽管当时农业已经出现,生产力有所提高,但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还是很弱的,妇女在当时主要从事农业劳动,而男子则从事狩猎来补充生活来源。因此妇女在氏族中享有比较受尊敬的地位,人类不但在物质生活上有了提高,而且精神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