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历史/蒙古族历史/明代蒙古/林丹汗时期/正文
林丹汗即位 历史进入十七世纪初期时,蒙古社会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期,当时的蒙古社会仍分为三大互不统属的部分:漠南蒙古、漠西卫拉特及漠北的喀尔喀。虽然名义上蒙古大汗所在的察哈尔部是蒙古社会的政治中心,但是各部之间的分散割据以及相互矛盾,加上蒙古汗权的不断衰弱,使蒙古诸部之间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所谓蒙古大汗的号令已不再对整个蒙古诸部起作用,在实际意义上,他不过是察哈尔万户的一个大汗而已。因此,许多的蒙古部落首领都自称为汗,包括很小的鄂托克之长也可拥有自己的汗号,这种情况表明,蒙古社会已步入了无政府状态,本来内部森严的蒙古堡垒已逐渐出现裂痕,尤其是图门汗去世后,布延汗即位,汗权更加衰落。
1603年布延汗死,1604年布延汗长孙林丹汗即位,年纪虽小却满怀统一蒙古壮志的林丹汗决心积蓄力量力图复兴。为了巩固汗权,他任命永谢部却热斯塔布囊为特命大臣,管理蒙古右翼三万户;内喀尔喀的乌齐叶特部锡尔呼纳克洪吉台管理蒙古左翼三万户。
此外,他还兴修寺院,奉扬黄教,企图利用藏传佛教的影响作为密切蒙古各部之间关系的纽带,但此举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了实现其复兴大业的伟大理想。1615年林丹汗连续三次攻掠明边,广宁一度被攻陷,沉寂了许久的蒙古大汗的权威在林丹的首次亮相中得到了展现,明朝统治者不得不一改已往的蒙古汗主柔弱无能的印象,刮目相看。
当时蒙古的外部形式发生了急剧的转变,图门汗时代作为蒙古附庸的女真族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迅速成长起来。1616年建立后金国。女真族的壮大及其不断暴露的扩张野心,使明朝方面感受到了潜在的危胁。
1619年后金取得了反击明朝的萨尔浒大捷,1621年又攻取了辽阳、沈阳等明朝辽东地区的七十多座城池。在这种形势下,明朝不得不竭力讨好勃兴的林丹汗,而林丹汗也认为可以利用明朝来遏制后金势力,因此双方不但建立了友好的互市关系,明朝还每年向林丹汗赠送银两。
在对蒙古的战略方面,后金采取渗透、拉拢和瓦解的方法,不断争取科尔沁及喀尔喀诸部,而科尔沁、喀尔喀诸部为了寻求自保,也希望与后金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1614年,喀尔喀札鲁特部贝勒将自己的女儿嫁与努尔哈赤长子代善,不久,内齐汗也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莽古尔泰贝勒,而科尔沁部孔果尔则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努尔哈赤。1617年,努尔哈赤又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喀尔喀把岳忒部的台吉恩格德尔。
这样,在笼络住科尔沁和喀尔喀几部首领之后,努尔哈赤对于不肯听命的其他诸部采取了施以兵威的作法。1619年,努尔哈赤击溃了以宰赛为首的喀尔喀联军,并俘虏了宰赛作为人质。虽然科尔沁与内喀尔喀并未纳入林丹汗的直接势力范围之内,但是身为蒙古大汗的他对努尔哈赤不断分化和拉拢喀尔喀集团仍很愤怒。
宰赛事件后,林丹汗曾致信努尔哈赤以示抗议,但努尔哈赤并未予以理睬并且斩杀了使者,这使林丹汗非常愤怒,但是由于顾虑重重,林丹汗并未采取正面进攻措施,而是转而支持明朝,企图借明朝之手除掉后金。
1623年,努尔哈赤将察哈尔也作为军事进攻目标,这是喀尔喀集团诸部首领不能接受的,因为毕竟喀尔喀与察哈尔同根同祖。对此,努尔哈赤采取了极其强硬的措施,他杀死了反对他的札鲁特贵族昂安,掳掠了其民众,此举引起喀尔喀集团首领炒花的愤怒,他决意联合林丹汗共同对付后金,但是林丹汗却并未响应。林丹汗的退却,鼓励了游移不定的科尔沁部,最终科尔沁部归降了后金,这使身为蒙古大汗的林丹汗极为恼怒,他不能容忍蒙古部落改投到女真人的门下,与自己为敌,于是他作出了讨伐科尔沁的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