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回首页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图腾崇拜/正文


熊图腾


    在辽阔的北方,还有许多其他部族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他们都有各自崇拜的图腾。如布里亚特人、达尔哈特人崇拜熊。布里亚特和达尔哈特人常用《dbege》(祖先)、《qairqan](神圣的)、《otog》(熊的另称)来称呼熊,将它看成是猛兽之王。在猎熊时,他们遵循从古以来传承的“熊祭仪”,举行许多奇特的祭祀仪式。据传说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女人与一只熊相遇,并逐渐熟悉接近,后来这个女人生下了与熊相似的几个孩子,把孩子养大后,她又回到熊那里。临行前留下话:’三年内不要杀熊,那样做就等于杀死我’。但是孩子们还是违背了母亲的告诫,第三年头上杀死了一只熊,当开熊腹时,竟看到那女人的乳房在里面”。

    俄国学者,地理学家II.K.卡扎罗夫于19世纪末在漠南蒙古地区旅行时,在青海记录了一则柴达木盆地的蒙古人把熊作为自己祖先的故事:有一个年轻的女人,名叫“灰腾”。一天她进入猛兽出没的夏赛义日山中,正在他深恐走入绝境而徘徊时,一个绿色的猛兽悄然出现在她附近,她见了大吃一惊,吓昏过去。这个野兽十分怜惜这个被吓坏了的女人,给她送来了食物,亲切地照顾她。不久,他们相互依恋,同居生活,生了一只熊。柴达木的蒙古人和藏族人都崇拜熊,称它为“天狗”。

    据调查,熊崇拜遗迹大量存在于北半球,布里亚特临近的北亚地区便存在着大量有关熊崇拜的遗存,其中可以见到的“熊祭仪”和与熊有关的习俗禁忌。达尔哈特人在猎熊时遵循一套非常特殊的习俗和礼仪,比如,公熊四季均可捕猎,但母熊则不能,要等到它生养了小熊,到了春天走出洞穴之后才开始捕猎。在洞穴捕杀熊时,首先要在洞口抛三次火。捉住熊后,熊头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剥皮,把头和两条前腿放置在特定的尊贵的位置上,必须向熊祭祀后才能剥皮煮熟,举行仪式,品尝时,从村里最长者开始,依次让每家都吃到熊头肉,吃完后将剩下的熊头骨拿大野外,挂在树上。这种”熊祭议“的习俗并非布里亚特人、达尔哈特人所独有。在欧洲古芬兰的卡累利阿人、莱呵米人、亚洲的埃文基(通古斯)人、优卡吉尔人、鄂伦春、鄂温克人都普遍存在着与此相近的熊崇拜习俗。

    从以上所介绍的资料虽然是熊崇拜遗迹的残存,但却反映了非长古老的图腾观念。不如直呼熊为祖父、父亲、祖先,这正是人们把熊看成与自己有血缘亲属关系的表现,所以用相应的亲属称谓称呼它们,向亲属一样对待它们,这便是图腾亲属观念的反映,而且产生于图腾文化的早期。两则熊与妇女相交生子的神化传说,反映了古人希望能像那样凶猛,甚至幻想变成熊,表现了人类早期“恐惧创造神”的特征。

    在远古若把某种动物作为图腾的话,必须禁止对它杀、食。由于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人口的增多,特别是熊的普遍存在、日益繁衍,利用价值高,如果按照古代的规矩办,生活将会非常艰难,于是对熊的禁忌逐渐松弛下来,图腾禁忌产生演变,这便是猎熊、食熊的开始。补救的方法就是分吃熊肉,是古代原始人吃“图腾圣餐”习俗的遗留。“图腾圣餐”是广泛流行的圣餐仪式的原始形式,在原始人看来,用图腾的血和肉作为圣餐厅,能够巩固他们与图腾的亲密关系,重新获得图腾的灵威。有的民族,例如:西伯利亚的吉利亚克人每年举行依次杀熊分食熊肉的节日,由此可以知道类似风俗都与图腾崇拜的宗教活动有关。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5920480  FAX:(0471)5920480
Email:zj_nm@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