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文化/语言文字/正文
契丹——语言文字简述 契丹语与乌桓、鲜卑都是属于东胡语的一个分支,即阿尔泰语系。而且与古蒙古语同源关系密切,其中一些契丹语词汇与古蒙语相同。
契丹族建国前,是没有自己文字的,公元920年,神册五年,阿保机命耶律突吕不和耶律鲁不古创制文字。他们在汉人的协助下,以汉字隶书减少笔划,或直接借用汉字创制了当时的契丹大字。
契丹大字笔画比汉字简单,但字数仍有3000之多,很难掌握。并且用以记录多音节词汇比较多,语法中有粘着词尾的契丹语时,效果也不理想,后来,皇弟迭剌参照回鹘字对大字加以重新改造,又创制了契丹小字。契丹小字是拼音文字,拼音方法受回鹘字的启发和汉字反切注音的影响,有300多个表音符号,称作原字。将若干原字拼在一起来记录契丹语,使用起来比大字更为方便。
契丹小字的研究,现在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内外学者已释出词语四百余条,构拟出一百多个原字的音值。
辽朝境内,契丹语和汉语都是官方和民间的通用语言,两种契丹字和汉字也同样被官民使用在境内外通行,契丹字创制后,用于书写官方文书,碑碣、牌符、书状、印信等,同时也用契丹字翻译了大量儒家经典和文学、史学、医学著作。例如:萧韩家奴曾译《通历》、《贞观政要》、《五代史》,耶律倍译《阴符经》,耶律庶成译方脉书等,今天所能看到的契丹字多为墓志铭文,碑文和铜镜、玉盘、鱼符、印章及银币的边款铭文等。
大量汉文书籍的翻译,将中原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和统治经验,中原人民的科学技术,文学、史学成就等介绍到了地区,从而带动和促进了游牧民族草原文化的发展。
|
相关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