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回首页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文化/音乐乐器舞蹈/正文


明代乐器


    明代蒙古族乐器,其数目较之元代有所减少,尤其宫廷乐器更是如此。但那些富有草原特色的民间乐器,却一直在蒙古草原上流传。 四弦与雅托克

    1.火不思

    在明朝文人笔下,火不思有各种译写方法,诸如琥珀槌、胡博词、虎拨思儿之类。元、明时代的蒙古人,上至可汗大臣,下至普通武士,均能自弹火不思唱歌舞蹈。正统十四年,“也先每宰马设宴,必先奉上皇(明英宗)酒,自弹虎拨思儿,唱曲,命达区别子齐声合之。”火不思不仅在蒙古草原上流传,明代的中原地区也很盛行。不仅北人善弹火不思,内地汉族人民也对此喜闻乐见。

    2.琵琶

    明代蒙古音乐中使用琵琶。对此,明人笔记中多有记载。1450年,瓦刺部也先太师招待明使李实,“宰马备酒相待,令十余人弹琵琶,吹笛儿,按拍歌唱欢笑。”明英宗在瓦刺充当人质期间,明朝方面曾向也先太师赠送过梨花木制作的精美琵琶。由此可知,当时的瓦刺部蒙古乐师中,不乏善弹琵琶的高手。

    3.胡笳

    胡笳是一件古老的边棱音气鸣乐器,在明代蒙古人中依旧盛行不辍。《译语》云:“虏中有胡笳,声最凄婉,有怀者更不忍闻……”,亦有“或吹胡笳,或弹琵琶”之语。

    4.号角

    明入萧大亨云:蒙古人“无金鼓,惟有筚栗,以木为之,制如我铜号头而长,吹之以合众,其声闻更远也。”萧氏所谓筚栗者,似指军中号角,而非内地所传芦哨筚栗.岷峨山人《译语》中云“小王子(达延汗)常以精兵数千或数万自随,有旗系,无金鼓,惟吹别咧为号,其声呜呜然,不中音律。或曰近亦有喇叭,以木为质,角为饰,不知然否”。蒙古语将木制大号称之为“布利叶”;眠峨山人所谓“别咧为号”,当指大号而言。

    5.口琴

    口琴,亦称口弦、口簧,铁制拨奏体鸣乐器。蒙古语称之为“特木尔·胡尔”。蒙古人素有弹奏口弦的习俗,尤以妇女为甚。明代以来,口弦在蒙古音乐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被纳入了宫廷乐队。

    除了以上所列几件乐器之外,蒙古族原有许多种民间乐器,诸如胡琴、抄兀儿、筝之类,依旧在草原上流传。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5920480  FAX:(0471)5920480
Email:zj_nm@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