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文化/游牧游猎民族概述/正文
蒙古民族与几个古老民族的文化关系简述 在蒙古族兴起前,曾在蒙古高原上繁衍生息过的民族有: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诸族,它们也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过自己的政权和王朝。那么,这些民族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部分来分述它们的关系与共同之处。
第一、从政权形式上来说,这几个民族最初建立的几乎都是军事帝国,虽然由于他们的民族成份不同,其政权各带有自己的民族特点。但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如大多数都是军政合一,国家的大小,官员既是军事首领,又是行政长官;而普通百姓“士力能弯弓,尽为早骑”,军事组织和生产组织紧密结合起来。我们知道,13世纪初成吉思汗建立的也是军事帝国,成吉思汗亲自带兵打仗自不用说,他手下那些大小官吏更是冲希在前,普通牧民是“上马则备战,下马则屯聚牧养”,军事和生产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又如,同于匈奴首创的三分制和十进制的军事行政划分,对后起的划原游牧民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鲜卑、突厥、柔然等都不同程度的效仿了它。成吉思汗统一诸部后,首先实行的就是领户封制,即把统治区内的百姓分别给左翼、右翼万户管辖,各万户之下又分别有千户、百户、十户相属,四个等级都各有那颜。这种左右翼和十进制的划分形式,一直延续到清代,直到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还使用着左、中、右旗的名称。综上所述,这几个民族的政权划分和军事管辖都大体相同。
第二、就是在匈奴冒顿单于建立匈奴帝国,其历史意义和对北方诸民族的影响是非常驻重大的。它是有史以来我国长城以北游牧区的第一次统一,与长城以南的西汉帝国遥相呼应。这种统一不仅促进了当时草原上各族人民的交往和融合。而且也形成了一种统一的传统,为后来的全国大统一打下了基础。在中国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上,大漠南北曾出现过几次统一,如匈奴、突厥及后来的蒙古人。而冒顿开其先河,以后统一的范围一次比一次大,到了蒙古人统治的时期,则不仅统了全中国,还把势力发展到了中亚和东欧。总之,他们从匈奴到蒙古,统一的思想是一致的。
第三,从他们的经济型来看,这些民族基本上属于游牧经济,逐水草而居,畜群是他们的主要财富。长期实践中,他们必然积累起一些有关畜牧业生产经验,如怎样选择和何护草场,如何使牲畜适时交配,如何哺育幼畜等。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民族或迁徙或消失,但其原有经济其础并未丧失殆尽,成吉思汗的远代祖先于7世纪左右移牧到这一地区后,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这些民族较先进的生产经验,这对蒙古族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蒙古人的冶铁业产生得出很早。例如:著名的“化铁熔山”传说是这样讲的:“成吉思汗的远古祖先来到了额尔古纳河旁的一个山林中,由于那里进出只有一条一个人能走的路,随着他们的繁衍后代,人们越来越多,为了能够走出这痤大山,他们发现了这座山是铁矿产地,于是他们全体聚集在一起,在森林中整堆整堆地准备了许多木柴和煤,案杀了七十头牛马,从它们身上剥下了整张的皮做成风箱。然后在那个山脚下堆起木柴和煤,安置就绪,使这七十个风箱一起煽动这木柴和煤下面的火焰,直到山壁熔化,于是山也被子熔化了,他们一边走出了大山,一边也得到了无数的铁,可以看出,古代蒙古人冶铁业已有了一定的水平,从地下考古和文献记载可知,匈奴人的铁器文化是很发达的。冶铁业不仅是个独立的,而且也是个很重要的手工业部门,铁器的使用已遍及生产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被广泛的用于军事上,突厥人在兴起前曾是柔然的“锻奴”,即冶铁的奴隶,想必其冶铁技术不会很低,至于蒙古人最初的冶铁业是不是直接从上述民族那里继承下来的,不得而知。但是这些民族的高水平的冶铁技术对于后来驻牧该地的蒙古人冶铁业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产生促进作用。
第五、据专家们考证,蒙古语属东胡语系,与鲜卑语同属一个系统,还有匈奴、突厥、契丹、女真,他们之间的语言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上从五个方面简述了他们之间的文化承袭,从匈奴到女真,在北方草原这块土地上虽然作为统冶者的民族成份不同,文化也各异,但这些文化彼此是有一定的继承性的。蒙古族古代文化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在上述基础上发展直来的一种多元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