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文化/文学/民歌谚语/正文
蒙元民歌的发展变化 同远古民歌遗存重点介述的一些作品相比较,蒙、元时期的民歌表现出一些重要的变化。
第一,远古时期的民歌基本都是和风俗礼仪相结合在一起的混合性作品,蒙、元时期的民歌除混合性作品外,开始出现了以审美为主的单纯抒情性的作品,如《金帐桦皮书》和《阿莱钦柏之歌》。
第二,远古时期的民歌阶级性不鲜明,更多的体现了民歌的人民性;而《金帐桦皮书》和 《阿莱钦柏之歌》完全是下层劳动人民抒发自己思想感情的作品,阶级性很鲜明。这说明,随着蒙古社会阶级分化和阶级斗争的加剧,蒙古族民歌也越来越表现出抒发下层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的本质属性。
第三,《蒙古秘史》中的韵文部分虽然已经反复采用了对答形式,说明《蒙古秘史》成书前蒙古族民歌很可能已经存在对唱歌,但这只能是一种推断。对唱歌《金帐桦皮书》的出土确凿地证明,蒙古族民歌的对唱形式最晚在蒙、元时期已经形成。
第四,远古时期的民歌虽然已经具备了客观物象的描述和主观情志的抒发两个方面的因素,并且把两个方面较好地融合成了一体,但还没有明显形成艺术的比兴手法。而《金帐桦皮书》等作品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诗歌审美的比兴手法的形成,其间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我们当然都不能把《金帐桦皮书》中出现的比兴手法看作蒙古族民歌比兴的产生,但这首歌中的比兴毕竟是我们从确切可靠的资料中所看到的蒙古族民歌中最早的比兴,对于研究蒙古族民歌 比兴的产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