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回首页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文化/文学/民歌谚语/正文


蒙古族远古民歌——《摇篮曲》


    《摇篮曲》,是蒙古民歌中具有古老传统的一类歌。这类歌在蒙古各部族各地区变体很多,就我们现在收集和看到的即不下20种。对众多变体加以分析比较,可以看到这类歌的传承性特征和变异性特征都很鲜明。从变异看,有和古老的童谣《太阳歌》结合在一起的科尔沁变体《不要哭》:

    太阳太阳照我,/阴凉阴凉躲开,/不要哭,不要哭,/宝君孩——陶来。/呜!呜!/宝君孩——陶来。

    月亮月亮照我,/黑夜黑夜躲开,/不要哭,不要哭,/宝君孩——陶来。/呜!呜!/宝君孩——陶来。/... ... ... ...

    有和印有佛教印迹的古老神话传说《沙来胡》结合在一起的《沙来宝贝》:

    沙来宝贝,/神佛的宝贝!/... ...

    还有新中国成立以后用为人民建古立业的革命英雄主义思想教育子女后代的呼伦贝尔变体《宝贝之歌》:

    金色的呼伦湖,/游鱼早已入水;/高高的兴安岭,/鸟兽也已鼾睡。/妈妈用这双勤劳的手,/慢悠这摇篮不知多少回。/儿子呦,快快入睡,/睡吧,我的小宝贝!

    两眼炯炯像启明星的光辉,/儿子呦,可爱的机灵鬼!/人们都在盼望着你,/长大为人民建功树碑。/妈妈用这双勤劳的手,/轻摇这摇篮不知多少回。/儿子呦,快快入睡,/睡吧,我的小宝贝!/... ...

    从以上引录的几种变体中我们看到,在明显的变异中有一个不变的部分始终传承着,那就是每一变体每段歌词的复沓部分——母亲直接呼唤孩子、哄孩子吟唱的“宝贝”、“宝君孩——陶来”。按照传承变异的一般规律,在多种变体中反复出现的成份往往是传承时间较久的古老成份。

    《蒙古秘史》中已经出现“摇篮”一词。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分封功臣时,幼为父母所弃、被成吉思汗母诃额伦夫人收为第六子的失吉忽秃忽要求封爵,对成吉思汗说:“我从躺在摇篮中时,就进入你家的高门槛......”云云。这里的“躺在摇篮中”并非实指,而是代表年龄幼小的时候,可见早在蒙、元以前,蒙古人哺育幼儿就已普遍使用摇篮。正因为蒙古人用摇篮哺育幼儿出现很早,所以在传承中形成了一整套与古老的萨满教信仰、禁忌有关的风俗习惯。

    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蒙古摇篮曲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异。但是,由于其实用性特征的制约,各种直接哄孩子的实用部分始终传承着,这使我们有可能窥测到古代蒙古摇篮曲的形貌。在这方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07年日本民俗学家鸟居君夫妇从西乌珠穆沁搜集到的变体,歌词是:

    呗 呗 呗 呗 呗 呗 呗 呗 呗 呗 呗 呗

    这一变体只有哄孩子的实用部分,唱词只是“呗,呗”连续不断的重复,乐曲很接近自然语音形态,乐汇单一,结构简单,正如搜集者当时的感觉:“听起来似乎在唱,又似乎不是唱”,“像祷念经文一般”。从词曲特征的实用、简单、古朴判断,这一变体很可能是最接近原始形态的变体。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5920480  FAX:(0471)5920480
Email:zj_nm@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