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回首页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地理/人文地理/地名地志/正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夜景呼和浩特,蒙古语为青色城市,明代译写作库库和屯。现今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青城”这个名字的来源有两种说法,建城时明朝政府派工人来这里烧青砖,用“青砖”盖起的城市,远望有青色,所以叫“青城”;另一种说法是呼和浩特兴建在大青山南,大青山盛产石青,呼和浩特因此山而得名。

    呼和浩特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远在旧石器时代,此地已有人类生存。进入阶级社会后,生活在呼和浩特地区的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战国时置云中郡,建云中城。汉亦称云中郡。北魏时期呼和浩特一带有敕勒川之称。隋唐时期称白道川。此后称为丰州。

    呼和浩特包括西边的旧城和东边的新城。先有旧城,汉名叫“归化城”,蒙古名叫“库库和屯”。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汉族首领赵全等为阿拉坦汗修筑了大板升城。有人说这座金碧辉煌的大板升城是呼和浩特旧城的前身,但至今未找到可靠的实物证明。阿拉坦汗与明王朝谈判互市时,因得知赵全等人密谋悔罪回朝廷做官,便将赵全等人送交明王朝。1571年,阿拉坦汗被明王朝封为顺义王,他放弃了赵全等人为他扩建大板升城,并于第二年开工兴建一座新的城郭和王府。1579年,阿拉坦汗因身体原因,便将兴建寺庙和城郭之事交给妃子三娘子主持。三娘子在建城的过程中,得到明王朝的支持,包括人才支援、材料供应等。1518年,新的城郭基本建成,命名为“库库和屯”。阿拉坦汗入居这座城郭不久便病逝,明王朝为祭奠他,赐城名为“归化”,另因三娘子的关系,这座别筑之城也称“三娘子城”。

    呼和浩特俯瞰呼和浩特的新城即绥远城。“新城”是相对旧城而言的。清王朝虽击败厄鲁特蒙古的准噶尔部,但准噶尔部并不甘心失败,长期与清王朝抗争。雍正年间,清军在西北失利,清军原驻守在长城以内的大同右卫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右玉县旧县城,为了加强战备,将右卫城屯兵北移至长城以外,于是在呼和浩特东北另筑一座新城,屯兵之用。新城于1739年建成。之所以称绥远城,是清朝驻扎在山西右玉的建威将军改称为“绥远将军”,绥远将军从右玉移驻这里,所以新盖的城也便叫“绥远城”。绥远城将军衙署在鼓楼的西北隅。

    新城和旧城由中山路贯通。1913年,归化城与绥远城合并为归绥县。1929年建绥远省,以归绥县为绥远省省会。1945年改为归绥市。1954年原绥远省并入内蒙古自治区后,归绥市改称呼和浩特市,被正式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现今的呼和浩特还是沿边开放城市之一。全市总面积达17224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达204.4万人,城区面积达77.9平方公里,它管辖的四个区四个县一个旗分别为: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托县、和林县、武川县、清水河县、土左旗。

    呼和浩特市有闻名海内外的昭君墓、辽代白塔、“大窑文化”遗址、五塔寺、大召、席力图召、清真寺等。

    来到呼和浩特,你不仅能看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苍穹景色,而且还能领略到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大都市气息。

相关文章

考古

大窑旧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场
第一座万里长城——秦长城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席力图召
小召
乌素图召

文化

清朝驱逐准噶尔军并加强对西藏的是施政
清朝驱逐准噶尔军并加强对西藏的施政
西藏蒙藏统治阶级的矛盾及清朝的对策
准噶尔部反清及其与西藏的关系
清初西藏佛教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播

风俗

世外桃源喇嘛庙
土木结构房舍是板升
土木结构房舍是板升
世外桃源喇嘛庙
喇嘛贵族之葬俗火葬

地理

大黑河
悠久文明的土默特平原

历史

清朝征服蒙古最后一大部落——漠西瓦剌特的昭木多战役
年少的噶尔丹策凌大败清军的和通脑儿大捷
使准噶尔与清朝再次和平额尔德尼召战役
喀尔喀反抗清朝撤驿之变
明代蒙古族的社会结构

人物

三娘子-具有传奇色彩的蒙古族杰出女英雄
和鄂尔勒克-蒙古土尔扈特部的著名首领
声传三里的奇婴──海兰察的传说
巴图尔浑台吉-反抗沙俄侵略的蒙古准噶尔部首领
海兰察-平定准噶尔叛乱中战功卓著的鄂温克族将领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5920480  FAX:(0471)5920480
Email:zj_nm@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