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历史/主要战役和战争/宋辽金时期/正文
李璮之乱 蒙古大汗蒙哥死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进行了一系列的争战。在这期间发生了一场威胁新政权的兵变,这就是山东李璮之乱。
当初在蒙古进攻金国时,金国那些拒地自雄的大地主军阀纷纷纠集地主武装,参加对农民起义军的镇压,其中许多地主武装首领投靠了蒙古,称霸一方。他们之间互相吞并,逐渐形成了真定(今河北正定)史氏,顺天(今河北保定)张氏,东平(今山东东平)严氏,益都(今山东青州市)李氏等几股较大的割据势力。蒙古统治者为了笼络他们以加强自己的实力,授予行省领省、大元帅之类的头衔,让他们世袭管辖原来的地盘,军民兼管。这些大地主割据一方,势力强大,李璮就是其中一个。他父亲李全原为山东农名起义军“红袄军”的首领。1218年李全投靠宋朝,一面大量收刮民财一面在南宋与金国之间要挟,取得了高官厚禄。当强大的蒙古军队进入山东之后,李全又在1226年投降了蒙古,以“岁献金币”的条件换取了山东淮南楚州行省的官职。1231年李全死后,他的妻子杨妙真袭职。不久杨妙真也死了,养子李璮代领其众,为益都行省长官,拥军自重,割据一方。他拥有精兵五万,又娶了宗王塔察儿之妹为妻,朝廷里又有身为中书平章政事的岳丈王文统,势力强大。
李璮为了达到割据山东的目的,坚决不放自己手中的兵权。1259年蒙哥去世,李璮一面进犯南宋,夺取了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等四城;一面则加固城防,储存粮草,加紧练兵,准备反叛蒙古。1260年(中统元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战,李璮认为时机已到,他趁忽必烈全力抵御阿里不哥南犯之机,在1262年二月初三正式发兵反叛。反叛前两天李璮匆忙向南宋奉献涟、海(今江苏涟水、海州)等城,以求援助。同时进攻蒙古戎兵,从海州泛海还攻益都,进据济南。南宋对李璮不完全信任只封李璮为齐郡王,并未在派兵支援。
忽必烈得知李璮反叛的急报,急召诸路蒙、汉军去济南作战,并于1263年二月处死了王文统父子。他命水军万户解成、张荣实、大名万户王文干、万户严忠范会师东平(今山东东平县),济南万户张宏,归德万户邸浃、武卫军炮手元帅薛军胜会师滨(今山东滨州市北)、棣(今山东惠民县),由宗王合必赤总督诸军。3月史枢、韩世安、阿术等败李璮军于高苑老僧口,李璮退守济南,以坚城守御。4月蒙古诸军进围济南,树栏掘壕,把城池团团围住,轮番进攻。但是由于李璮凭借城镐池深,又决定坚守不出,一时难以攻破。忽必烈又命右丞相史天泽专征。五月史天泽与合必赤商议对策,史天泽认为不可强攻,只要严加围困,可不攻自破。于是诸军加紧围困,断绝了济南与外界的联系。李璮多次突围不成,城中已无粮草,人心涣散。7月济南城全军解体,李璮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企图投大明湖自杀,因为水浅未死,被蒙古军擒获。史天泽等人怕李璮泄漏自己密谋起兵之事,以安定人心为由不待请示忽必烈便将其斩于军前,一场兵变很快得到了平息。
忽必烈迅速平定李璮之乱,这对于忽必烈政权的巩固和避免再次出现分裂的局面都是具有很大的作用。各地方军阀们受此事的警告,更加死心踏地地为忽必烈效命。而且李璮事件牵连了许多地方军阀,忽必烈借此机会削弱了他们的兵权,以史天泽为首的各的军阀纷纷交出他们的兵权。这样忽必烈解除了内患。与此同时忽必烈又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此来抑制诸侯的势力,主要措施有:废除诸侯世袭制度,改变军阀割据一方的状况。地方实行军民分治,分益都军民为二,董文炳领军,撒吉思领民。以后这一制度在各地推广,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军官掌兵戎,从而把各地的兵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取消汉人诸侯的封邑,归还朝廷。禁止民间私造私藏兵器等,连同枢密院设立和中书省的加强,使集权统治加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