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回首页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道教/正文


回到燕京的欣慰


    醮事完毕,贾昌元帅从皇帝身边赶来,传旨慰问:“神仙自春及夏远行,路途非易。所得事物驿马,好吗?到宣德等地,有关部门是否注意提供较好的驿馆?所食谷物,有无变质霉烂?招抚那些给道观种田的农户,是否回来?朕常常挂念邱神仙,希望你不要把我忘记。”

    十二月十六日,在蔚州(今蔚县)三馆设醮。

    邱师在龙阳观过冬,从草到晚住在龙冈,常常散步,观看冈下风光。

    甲申年(1224)春天二月初一、于缙山(今延庆县)秋阳观举办醮事。

    二月初七这一天,入天长观,主持千余人的斋戒大会。十五日,道教会众请邱师去往玉虚观。这个月的二十五日,宣差喝剌从行宫到燕京来传旨:“神仙(邱)到汉族地区,以清净无为之教,感化众人,还天天为我念经祝寿,好得很。让神仙在好的环境、喜爱住的地方居住。告诉阿里鲜:神仙年事已高,要好好保护。希望神仙不要忘记我以前说过的话。”

    农历五月(仲夏),行省最高长官石抹咸得卜、便宜使刘敏,多次拿着信函请大宗师在天长观作一观之主,主持天长观的工作。当月二十二日,长春真人从玉虚观去天长观,按照人们的要求,去做观主的工作。空中有几只仙鹤作前导,向西北而去。(玉虚观当在白云观的东南。)自从邱师移住玉虚观,或者外出去到施主的家里作斋,常有三五只仙鹤飞鸣于上空。北方向来信道者少,到这时,(似乎)是圣贤暗中促人归向,以鹤的行动召示感化人们。

    入道会的人,都施稽首之礼,跪叩时,头接地不马上抬起来,伏地片刻;改变了跪拜时头触地而起的叩拜作法,礼节完全按道家规定实行,时俗为之一变。

    玉虚井水旧日咸苦,甲申(1224)、乙酉(1225)两年中,来燕京道众很多,水味忽然变甜。亦是长春真人的善缘所致。

    农历六月十五日,受皇上特别派遣的宣差相公剳八(札八儿)传来圣旨:“自神走后,我不曾一日忘神仙。神仙也不要忘了我。在我统辖的国土上,凡是好地方,只要你喜欢并且愿意居住,就可以住下去。你的弟子常为我诵经祝寿,这样做,很好!”

    自从邱师从西域回转来,各个地方的道友云集燕京、邪说日息。京中之人,一致仰慕邱处机,对他十分崇拜。长春真人之名,家喻户晓。全真道教的坛、观,在四面八方建立,愈来愈多。与昔日相比,胜强百倍。在天长观设立了八个吸收群众入会的道教组织,分别叫作:平等会、长春会、灵宝会、长生会、明真会、平安会、消灭会、万莲会。邱师既被委派担任天长观住持以来,远方道人,纷纷求访,求法名者,日益增多。

    邱师常常在斋毕之后,出观游览,去金代故苑琼华岛上消遣。随行者六七人,静坐于松荫中休息,或者自己吟诗,然后集合在一起,一个接一个地联句、唱和。有时利用喝完茶的空闲时间,让跟随来的弟子或信徒演唱几首道教人士编写的《游仙曲)。夕阳在远山顶上映照,大家游目骋怀,安然忘归。

    这时,行省最高长官及宣差剳八(札八儿)相公,要把北宫园及其附近的土地(数十顷)献给邱处机,让他在里面修建道观。邱处机婉谢不受。经过再三请求,才同意接受下来。不久,政府又为这一件事颁发文件、张贴告示,以禁止打柴的人进入。接受产权之后,邱处机安置道友,进行规模越来越大的修缮工作。后来,行省最高当局向皇帝写了表章,报告了燕京对邱处机作了妥善安置。成吉思汗看了表章,同意他们的处理方法。自此,逢吉日良辰、闲暇之期,邱师常常往来其间。

    乙酉(元太祖二十年)四月,宣抚使王巨川请邱师到他府上去作斋醮。王公乃陕西人,提话引话说到咸阳、终南山一带竹木之盛,请邱师看庭院之竹。

    一天,邱处机从琼华岛回到天长观,陈秀玉先生来见。邱师还拿出他写的七言律诗给陈看。

    九月初一,宣抚使王巨川因荧惑星犯尾宿,主燕境有灾,请邱师作醮,问需要多少经费。邱师说:“一件物品丢失,心里还觉得可惜,不忍失落,何况燕京全境受灾呢!近年以来,老百姓担负的徭役太重,苦于无法解脱,政府和私人都没有钱财,穷得精光。我会用观中财务来解决;只须命令京官来斋戒,遵照仪式行礼,一应花费是足够的。其它方面,包括我个人不要什么钱,不需要破费。”于是,约定作醮两昼夜。邱师不怕自己年大体弱,亲自作法事,祷于道坛。醮事做完。王巨川赶来致贺,说:“荧惑星已退避很远了,我们这些人,不必再犯愁了。邱师以盛德感动上天,为何这么快就见效啦?”邱师说:“我有何德,祈祷之事,自古有之,但恐不诚。古人说:‘至诚动天’。这就是以至诚感动上天啊!”

    九月九日,远方来了许多道友,大家全都到天长观来集会,有的人还把带来的菊花献给邱处机。邱师作词一首,曲调按词牌《恨欢迟》填写。

    接着,有信道的教徒,拿着茧纸裱糊好的大轴,求邱处机题字。

    一天,有一个人来质问邱师,辩论是非曲直,师冷漠对待,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是用道义作了解释,接着给他看了一首《颂》。

    丙戌年(1226年)正月,盘山王栖云来请邱师去作“黄箓斋醮”。作醮三昼夜。醮后之日,天气晴朗,人心喜悦,寒谷生春。天长观将发生暴力时间的那天傍晚,邱师把他写的诗拿出来传看。诗云:“诘曲乱山深,山高快客心。群峰争挺拔,巨壑太萧森,似有飞仙过,殊无宿鸟吟。黄冠三日醮,素服万家临。”

    五月,京师大旱。田地龟裂,农时已过,无法下种,人们心怀忧愁。有关政府部门赶走了摊贩,设置祭坛诚恳祷告,搞了数十天,未见一点效果。行省最高领导指派官员设斋写信请邱处机亲自设醮求雨,要用三天两夜的时间,连续进行这一活动。到邱处机设醮请圣像(或牌)的那天晚上,云雾弥漫,从四方合拢而来,不一会下起雨来,自夜半至早饭时未止。行省派了官员抬着香、烛、灯油等物前来致谢,说:“京师久旱,四郊晒得一把火就能点着,五谷未种,民不聊生,赖邱师道法之力,感动上天之神,以降及时之雨。百姓们全都说,这是邱神仙给的雨啊!”邱处机面对官吏的颂扬,只是说:“是相公们的至诚感动了上天,上天神圣大慈大悲,才下了雨,为的是救活生灵。我个人做了什么呢!”使者离开天长观以后,上边又派来官员来谈话。说:“雨虽然下了,怎奈旱得太久,降雨量不够呵!再有滂沱大雨,旱情才能根治。愿邱师再发慈悲之心,继续求些雨吧!”邱处机说:“不必发愁!人以至诚感动上天之神,上天之神会以诚报答人们,大雨必至。”斋醮未做完,大雨至,势如海水倾泼。因为下了透雨,这年秋天大丰收。名士大儒都以诗来贺。

    邱师自从接受行省高级官吏的求雨信函之后,看着天长观陈列塑像的楼阁,法事堂宇,都上坍下塌,窗户不完整,台阶也损坏得不像样子,心里很不安。就命令徒儿们天天加紧修理,有裂缝和漏雨的地方,进行修补;倾斜的梁柱,把它弄正,丙戌年(1226)肇事者打掉神像的手臂,现在把它接好,涂上油彩,全都焕然一新。又创建道徒居住的房舍四十余间。所需经费,不靠施主施舍捐赠,全由田产自给。为了节约,凡是过夏天,各斋舍不点灯,至秋季稍微点些灯光,这样做(既省了钱),也是为了防止发生火灾。

    十月,邱师从宝元楼迁到下边平房方壶斋居住。每天晚上,召来培养道徒的师表和德行好的贤者,按资格排次序入座。大家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作高雅之论。为了深入讨论一些问题,有时通宵达旦,大家都不睡觉。

    丁亥年(1227年),自春至夏苦旱。政府有关部门屡次设坛祈祷,大致都没有什么作用。一天,京城奉道会的人们来拜见邱师,请求设醮求雨。不久,消灾等会,也来请邱师作醮。邱师慢条斯理地说:“我正注意旱情的发展,想作醮事,公等也提出这种建议,正所谓好事是不约而同啊!你们两家作发起人,可要热情而周到地工作!”大家研究商定,以五月一日作祈雨醮,五月初三作贺雨醮。如三天内有雨,是为瑞兆应验之雨;过三日虽下雨,非作醮之道家求下之雨。有的人说:“上天之意是很难猜测的,邱师对大家说出这种板上钉钉子的话,万一到时候求不下雨来,能不招小人毁谤吗?”邱师说道:“这些事不是你所能知晓的。”到作醮之日,作了一天法事,雨开始下了,到第二天,湿透的地皮可达尺余。雨一直下了三日,到第四天,彻底赶走了旱魔,雨才停止。做醮事喜获丰沛甘霖,果然应验了邱师的话。

    这时,暑气闷热。元帅张资允,请邱师游西山,顺便再到其它四个道观看望一下。邱师应约而去。翌日作斋戒完毕,雨后游东山庵。邱师与张资允元帅坐于林间。傍晚将回,以七绝诗送众人传看。诗云:“西山爽气清,过雨白云轻。有客林中坐,无心道自成。”还元帅府之后,楼居数日,来听讲道的人,竟夜不寐。又应大谷庵之请,到大谷庵住了一晚。次日,清梦庵的道友来请,又赴清梦庵。这天夜里,大雨自北而来,雷闪大作,风雨交加,清梦庵东西两侧雷轰电闪。邱师说:“这就看出道的用处来啦,得道之人,威光盛大,无时不在发光生威,雷电不能匹敌呵!”夜深客散,邱师睡卧草堂。不大一会儿,风雨惊至,怒雷一震,几乎把窗子和门给震坏了。一小会儿之后,雷声、雨声全都没有一点声息了。人们感到奇怪。人说:“霹雳应当连续地打,为何打了一下就不作声了呢?”有回答的声音说:“不得不这样作,因为有至德之人在此,所以雷公才息了怒。”

    回到天厂观,已是五月二十五日。这天,葆光明大师王志明从秦州行宫(甘肃清水县)回到燕京,传达成吉思汗的圣旨,把北宫仙岛(琼华岛)改为万安宫,天长观改为长春宫。命令全国出家道人皆属邱处机管理。并且赐给邱处机金虎牌。道教之事,上上下下全都仰赖邱长春处置。

相关文章

文化

示疾仙逝别众生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5920480  FAX:(0471)5920480
Email:zj_nm@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