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回首页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风俗/蒙古族/娱乐民俗/民间艺术/歌舞/正文


“好德格沁”假面舞


    “好德格沁”是我国清代蒙古族地区比较流行的舞蹈,同时期广泛流传的舞蹈还有“盅碗舞”等。

    “好德格沁”是蒙语,意思是“丑角”或“闹红火”,关于它的产生源自于民间一个叫做“白老头”的传说:很久以前,一群妖魔作祟,将美丽平静的草原搅得乌烟瘴气,为了避免草原上生灵涂炭,人们从很远的地方请来了神仙“白老头”一家,经过一番苦战,终于将妖怪赶跑了。可是神仙还是要回到他居住的地方,为了防止他走后妖怪再次前来作怪,“白老头”告诉牧民们一个镇妖驱邪的方法……

    此后,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至十六的三天里,当地的牧民们会自发地组织起表演队伍,戴上“白老头”等形象的假面具,反穿着羊皮袄,走乡串户地游动表演。在表演前,要把假面具放在寺庙里颂经三天,然后从这里起程开始表演,表演过程分为“路上行进”、“院内打场”、“室内坐唱”三个部分,舞蹈动作主要以“端腿蹉步”和“挥臂甩绸”前进为主,也可以变换队形,伴奏乐器主要是大鼓和镲。

    表演队伍要连续行进三天,从一家换到另一家,连续不断,直到深夜。三天的表演结束后,所以的村民都要同表演队伍一起在空旷的地区点起篝火狂欢共舞,表演者们这时可以将面具摘下扔进篝火里,篝火燃尽了,假面具烧完了,一年一度的“好德格沁”舞蹈表演也就结束了。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5920480  FAX:(0471)5920480
Email:zj_nm@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