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回首页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人物/其他/正文


白凌阿-清代农民起义领袖


    白凌阿(?——1868年),蒙古族,清末内蒙古卓索图盟喀拉沁右旗人。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他出身贫寒,自幼父母双亡,过着漂泊流离的生活,曾一度以贩马为业,尝尽了生活的艰辛。然而走南闯北的坎坷经历也同时造就了白凌阿的铮铮铁骨和刚强不屈的性格。

    当时的内蒙古地区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此起彼伏。政治黑暗、经济凋敝,蒙古贵族横征暴敛,人民群众处于深重的灾难之中,这就为各族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反清斗争奠定了基础。1859年(咸丰九年)冬,白凌阿不堪压迫,毅然参加了王洛七领导的起义队伍,在奉天与卓索图盟交界处的九官台山与山海关一带开展反清斗争活动,不久白凌阿又和弥勒僧格(白凌阿的外甥)等建立了联系,共同组织和号召蒙汉群众参加反清斗争。

    1860年(咸丰十年)初,白凌阿率起义军劫持了载着奉天省饷银的十三辆车。又于同年截获了科尔沁旗的十几辆满载饷银与财物的车辆,他们把劫到的钱财分发给了穷苦百姓,起义军由此声名大振,渐得人心,但同时也引起了清廷的极大的震怒,开始加紧了对白凌阿部的搜捕缉拿。

    1861年(咸丰十一年)初,白凌阿率起义军与义州(今辽宁省义县)的起义军队伍联合起来,一举攻克了义州县城。并与清廷派来镇压的盛京将军玉明部开展激战,虽然最后以武器简陋、寡不敌众而败逃,但他们的奋勇抵抗也给了清政府沉重的打击。

    后来,白凌阿率余部突围至大凌河,并转战于闾阳驿、十里铺等地,与追击而来的清军继续战斗,并且愈战愈勇,声势更加壮大。同年三月白凌阿和朝阳一带的农民起义领袖李凤奎、才宝善等建立了联系,于1861年3月14日联合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朝阳大起义”,弥勒僧格也率军配合作战。他们先后攻占了朝阳(今辽宁朝阳市)、赤峰县城(今赤峰市),并且火烧衙署、释放囚犯、夺取库银、有力地冲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在白凌阿的带动下,反清烈火迅速燃遍了卓索图盟、昭乌达盟和奉省边境。这使得清统治者惊恐万状,急派清兵千余名前往朝阳围剿,起义军得到消息后,毫无畏惧地投入了战斗,在这次战斗中,起义军腹背受敌,领袖李凤奎被捕牺牲。白凌阿冲出突围,率部继续战斗,此后他们采取灵活的游击战术,神出鬼没,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狼狈不堪。清军以重金悬赏白凌阿的行踪,但阴谋终未得逞。

    1864年(同治三年)以后,全国起义形势已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而陷入了低潮,白凌阿起义军也面临着更加险恶的处境。但白凌阿和弥勒僧格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以更加不屈不挠的精神顽强地与清政府反动势力继续斗争。人民群众热爱并拥护白凌阿,曾有汉族群众为了掩护他而冒充他的身份,替他慷慨赴死,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蒙汉民族团结史上最悲壮的一曲,白凌阿正是在这样的拥护与爱戴中多次得以化险为夷。

    1868年(同治七年),白凌阿和弥勒僧格在土默特旗被清军发现行踪,弥勒僧格最终突围,而白凌阿却在清军和蒙古王公骑兵的四面包抄下,不幸被擒获,不久便在吉林省英勇就义。

    白凌阿的起义军是太平天国时期各族人民起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名字和英雄业绩会永远闪亮在中国少数民族革命斗争的史册上。

相关文章

考古

小河沿文化
辽代附马赠卫国王夫妇墓
女真政权对蒙古部的防御——金长城
战国燕长城
大南沟新石器时代墓地

文化

蒙、元时期的蒙古民歌——宴歌
远古中短篇英雄史诗的发展及其历史类型
幻想故事
蒙古族的骑射
敖包文化渊源简述

风俗

灿烂夺目的服饰文化
流行鄂尔多斯之网猎
款款深情敬茶与敬酒
良言佳句吉语暖
待客禁忌早知道

地理

巴林右旗
卓索图盟
明代内蒙古地区
辽夏统治下的内蒙古地区
高原上的河流——锡林郭勒河

历史

设置将军、都统、大臣
畜牧业
内扎萨克蒙古
保安族
土族

人物

托浑布-清朝名臣
赛尚阿-清朝著名大学士
耶律楚材-元朝的军事家、文学家
裕谦-鸦片战争中投水殉节的蒙古族爱国将领
锡良-清朝有突出贡献的著名大臣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5920480  FAX:(0471)5920480
Email:zj_nm@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