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回首页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人物/其他/正文


柏葰-清朝大学士


    柏葰(?——1859年),原名松葰(道光十年改为柏葰),字静涛,巴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柏葰出生于北京,自小聪明好学,1826年(道光六年)考中进士,授庶吉士。柏葰一生仕途顺畅,曾任工部、刑部侍郎、正黄旗汉军副都统等职,为官清廉。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柏葰出任江南乡试正考官期间,对了解查证出的一批江苏“漕务蛀虫”进行了上奏,使这些贪污受贿之徒受到了应有的处置,从而整顿肃清了江苏的漕运事务。因为柏葰查案认真严谨、秉公正直,曾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一年内五次升迁,深得清帝的器重,并为朝野所注目。

    此后柏葰也曾因一些失误被降职,但并没有影响他的仕途发展,1855年(咸丰五年),柏葰出任热河都统,对当时热河地区存在的一些矛盾弊端进行了认真的整治,并且较为妥善地解决了蒙古地方的开矿问题。此后,柏葰的职位又有升迁,愈加受到清廷的赏识。

    后来,由太平天国运动引发的各地反清斗争不断发生,清政府疲于应付,财政日见困窘。为救燃眉之急,清廷广开钱局,滥发官票,引起了通货膨胀。此时柏葰任户部尚书,和其他官员一起针对当时金融和货币的混乱进行了清查和整顿,使钞法渐渐有了些起色。他还根据以往发行官票的教训,提出了一些切中要害的见地,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

    1858年(咸丰八年)十月,柏葰拜文渊阁大学士,此时官高位显的他当然是做梦也想不到,死神正向他逼近。

    悲剧是由一件发生在戊午年的清朝最大科场案引发的。在清朝,八旗子弟登台演戏是被清制所严令禁止的,而这一年乡试榜上却有一位名叫平龄的镶白旗满洲人名列第七名,而这个平龄恰恰是一位经常登台表演的名伶,且为多人所熟识。这件事很快就传扬开去,不久就有人将此事上奏了朝廷。咸丰帝颇为重视,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等认真查办此案。

    不料在查平龄一案的过程中,又接连查出了相关事件多起,咸丰帝大怒,将担任顺天乡试正主考官的柏葰革职听候传讯。随着案情的深入,又查出了兵部主事李鹤龄为刑部主事罗鸿绎打通关节一案。原来,罗鸿绎准备应考顺天乡试,便托同乡李鹤龄向考官浦安进行疏通,并约定了试卷记号,于是浦安在阅卷时,将那张有记号的试卷推荐了上去,柏葰发现有误,将这张卷子撤回,但后来却又听从了家人靳祥之言,用罗鸿绎的试卷替换掉了本已中试的刘成忠之卷,罗鸿绎遂中榜。“顺天乡试舞弊案”至此大白,柏葰被交由刑部监禁。

    本来身为主考官的柏葰在顺天乡试科场舞弊案中仅属渎职罪,不至获死,可偏偏他的性情耿直得罪了在朝廷中大权在握的载垣、端华及其弟肃顺等人,他们对柏葰早已“如鲠在喉,不除不快”。随即上奏清廷,以“取士大典,关系至重”为由,力劝处决柏葰。咸丰帝顾念柏葰为先帝旧臣,心有不忍,但又禁不住肃顺等人三番五次地坚持,于无奈之中判处柏葰“斩立决”。就这样,身为一品大元的柏葰因一念之差死在肃顺这帮权臣的屠刀下,同时被处决的还有浦安、罗鸿绎、李鹤龄等人。

    柏葰被冤斩之后,朝廷有人为他抱不平,认为柏葰罪不当死。但因为肃顺等人当朝弄权,柏葰一案始终被搁置。1861年,咸丰帝病死热河,慈禧太后趁机发动政变,除掉了受诏命挟立幼主、总摄朝政的政务大臣肃顺、载垣、端华等人。肃顺既死,柏葰一案也随即得到昭雪,清廷念及柏葰为两朝重臣,且办事勤慎,遂赐柏葰之子钟濂四品卿衔,后官至盛京兵部侍郎。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5920480  FAX:(0471)5920480
Email:zj_nm@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