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人物/帝王篇/正文
福临-清朝如主中原后的第一代皇帝 福临-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代皇帝
爱新觉罗·福临,满族,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生,死于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春,享年二十四岁,庙号世祖。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八月,皇太极突然病死。因为皇太极生前没有立继承人,死后朝廷内为争夺皇位诸兄弟相争为乱,睿亲王多尔滚和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之间的相争尤为激烈。最后采取折衷的办法,由时年六岁的福林继位,其堂兄亲王济尔哈郎、亲叔睿亲王多尔滚辅国理政。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明朝崇祯皇帝上吊自尽,明朝被推翻。当时驻守在山海关的明朝总兵、平西伯吴三桂为了保全自己,决定起义投靠清朝,要求出兵镇压农民起义军,立功赎罪。多尔滚利用这个机会,大举向山海关进军。同年四月二十日,吴三桂迎接多尔滚入关,在山海关附近同起义军决战,农民起义军战败。五月,多尔滚率领清兵进入北京城,同时派遣吴三桂追赶逃跑的农民起义军。
同年十月初,顺治皇帝从盛京(沈阳)迁都北京,颁诏书于天下。
多尔滚由于功勋卓越,先后受封为叔父摄政王和皇父摄政王,建碑纪绩,不可一世。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多尔滚病死,顺治八年一月,福临亲政。
福临亲征后,在政治上,首先为了集中皇权而斗争。他利用当时朝廷贵族内部对多尔滚的积怨,以郑亲王济尔哈郎为首,告发多尔滚曾谋篡皇位,追论多尔滚罪行之机,福临下令没收多尔滚的家产,接管多尔滚的正白旗。从此,正黄、镶皇、正白旗便由福临直接掌握,同时,福临下谕,一切奏章,不再经原辅政王济尔哈郎转臣。顺治九3年(公元1652年),又下令停止诸王、贝勒、贝子管理部务,以限制和削弱满族贵族旗主的权利。从而提高了君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制。
在军事上,加紧镇压农民起义和扫除明朝残余势力。到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全国战火基本平息之后,福临进一步采取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福临执政后取消多尔滚生前颁发的许多规章制度,进一步支持地主“复业”以及恢复乡绅们的特权地位。由于他实行了笼络汉族官僚地主的政策,大量吸收汉族官僚、地主、土人参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满汉地主之间的矛盾,加强了请初的封建统治。
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福临颁布了“迁海令”。强令北自渤海海湾、南到广东惠州一线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其目的是为了削弱郑成功等沿海一带的反清势力,切断他们与大陆的联系。实行“迁海令”的结果,不但阻挡了海外贸易的正常发展,而且造成千百万沿海居民离开家园,失去土地的流民。
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开设学校,实行科举制度,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地位,为清王朝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遗憾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