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回首页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历史/各民族部落的形成与演变/正文


锡伯族


    锡伯族人自称“锡伯”,汉文则有多种译音和写法,如“犀毗”、“师比”、“ 鲜卑”、“矢比”、“席百”、“ 席吐”、“锡伯”等。锡伯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大兴安岭、嫩江流域是锡伯族的发祥地和早期繁衍生息的故乡。绰尔河是锡伯族的母亲河。锡伯族原驻地一直是在嫩江流域上游和绰尔河下游,以绰尔门(今江口门,位于绰尔河汇入嫩江处左岸)为中心地带。那么锡伯族是什么民族的后裔呢?据考证,锡伯族是鲜卑的后裔。鲜卑族在公元五世纪从大兴安岭走出,定鼎在今山西大同,创造了赫赫的北魏王朝。当鲜卑族西进时,在今鄂伦春自治旗周围地区留下了一支护守祖籍嘎仙洞的部族人。后人把这一支部族误以为是女真人。元代称他们为水达达女真,明代称他们为戳儿(绰尔)河野女真,直到清朝才被承认是单独的民族。“鲜卑”二字,在古语中的读音为“西伯”。嘎仙洞是鲜卑人的故乡,而在锡伯族语意为“亲生的故乡”。锡伯族,无疑是鲜卑族的后裔。

    古代的鲜卑分为两部分:东部鲜卑和北部鲜卑,北部鲜卑也称拓跋鲜卑。据《锡伯族简史》论述,锡伯族是拓跋族的后裔。汉朝时期,匈奴远遁,拓跋鲜卑主体迁移匈奴故地,没有离开大兴安岭的留居者形成了锡伯族的主源。北魏时期,锡伯称失韦。隋朝锡伯称室韦。唐朝时期,锡伯称黄头室韦。据《新唐书.流鬼传》记载:唐代,黄头室韦已从大兴安岭北段迁移到嫩江中下游流域。辽建国前,黄头室韦分为二部:大黄头室韦和小黄头室韦。辽建国后,又分为四部。黄头室韦为避契丹讳,遂称黄头女真。位于嫩江东部支流乌裕尔河附近的锡伯图尔城是锡伯首城或头城。

    元代,锡伯所居地区属于成吉思汗三弟贴木哥斡赤斤之下。明代前期锡伯属兀良哈朵颜、福余、泰宁三卫管辖。明代后期,定居在海拉尔河流域的锡伯先民随科尔沁部东迁到嫩江中下游流域。随科尔沁部东迁的锡伯先民,因后来科尔沁的首领奎蒙克哈斯哈喇(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儿的十三世孙)诸子分封建立十旗而分布于其中,使锡伯族在嫩江中下游的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向南延伸到西拉木伦河流域,向东扩展到第一松花江两岸,并建立了一系列的村屯。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称帝登位,建国号为“金”,史称后金。蒙古各包括科尔沁、郭尔罗斯等部先后附金。清朝年间,先后设立科尔沁十旗,将依附的锡伯人也按其氏族编设佐领,分归各旗,成为蒙古旗的一个组成部分。到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清政府将锡伯人从科尔沁蒙古旗内全部迁出,从中挑选年力精壮者为披甲,编设牛录,分归满洲八旗,驻防齐齐哈尔等地以防御沙俄侵略者。移驻齐齐哈尔的锡伯、达斡尔人被编为24牛录,分归满洲上三颜,即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管辖。从康熙三十八年至三十九年(1700年),出于清朝统治者的统治的需要,先后两次把锡伯24牛录从齐齐哈尔迁到盛京,迁移人数达到两万余人。清政府强令锡伯族南迁盛京,使锡伯人遭受了很多磨难。但从一方面看,南迁的锡伯人进入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接触了汉族、满族等民族的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锡伯族生产力的发展。到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从黑龙江等处南迁盛京各地的锡伯人,又有4000余官兵万里西迁新疆伊犁驻防。在伊犁河南岸组建了8个牛录,屯垦戍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在抗击沙俄侵略者的斗争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现在新疆的锡伯族人便是他们的后代。

    自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盛京等地的锡伯人陆续北迁黑龙江的双城。

    清代以前,锡伯族以渔猎、畜牧经济为主,清代以后,逐渐过渡到以农业经济为主,手工业、畜牧业经济为辅。据记载,十六世纪以前,大兴安岭、嫩江流域山深林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水产资源众多,是天然的狩猎和捕鱼的场所。狩猎以秋、冬为旺季,春、夏季主要是捕鱼。有首家喻户晓的古老的打猎歌,这样描述锡伯族的打猎情景:

    雪花飘飘如蝶飞,

    驰骋骏马共撒围。

    踏遍一山又一山,

    满载猎物凯歌归。

    锡伯族有丰富的捕鱼经验,他们捕的鳇鱼专供清朝皇室大年三十祭祖之用,称为鳇鱼差。鳇鱼虽是松花江的一种特产,但产量不多,很难捕到,因而价格昂贵。锡伯族农业经济在明代以前就已出现,锡伯人还把农业生产技术传习巴尔呼蒙古人。

    锡伯族的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每个家庭都是属于某个“哈拉”(是姓氏的意思)的。锡伯族的“哈拉”为同一祖先的后代,“哈拉”传自五、六代后边分出“莫昆”(氏族)。锡伯族的莫昆是由若干个同一祖先的家庭组成。“莫昆达”主持氏族大事。

    锡伯族信奉萨满教和喇嘛教。锡伯族信仰喇嘛教,始于十六世纪。当时,锡伯族隶属于蒙古,受蒙古信仰喇嘛教的影响,传入锡伯族之内。清初,由于朝廷鼓励信仰喇嘛教,喇嘛教成为锡伯族中占主导地位的宗教。现多已不信教。

    锡伯族有自己的语言。锡伯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霍城、塔城、巩留等地。跟同语支的满语很接近。元音不分长短,复合元音较多,有原因和谐现象,但不严整。动词有态、体、式的范畴,虚词比较丰富。在满文基础上改制的锡伯文,是我国锡伯族使用的文字。锡伯文和满文不同的地方,主要是改变了一些字母出现在词中、词末时的写法,又在音节拼写形式方面作了一些必要的增减。

    锡伯族过去男子服饰与满族服饰大体相同。多着大襟长袍或对襟短衫,戴圆顶帽,喜欢用青、蓝、棕等颜色。妇女穿旗袍,扎裤脚,穿白袜绣花鞋,喜欢戴耳环、手镯、戒指,老年妇女在春夏秋季包白色头巾。冬戴棉帽,帽檐缝上海豹皮,叫坤秋帽。姑娘留单长辫,婚后梳双辫,盘结在头上。

    锡伯族婚姻方式有抢婚、明媒正娶、离婚、再婚等方式。抢婚是锡伯族缔结婚姻的一种古老方式。明媒正娶一般分说亲、定亲、迎亲等阶段。住对月是锡伯族传统的婚姻习俗,结婚满一个月时,新娘要返回娘家住一个月。

    锡伯族葬礼有:辞灵、出殡安葬、守孝等仪式。辞灵是锡伯族人送葬前夕向死者告别的仪式。辞灵人的多少,标志着死者后代人丁多少、亲属关系如何、邻里间的感情深浅等。守孝是锡伯族葬礼的最后仪式,死者的子女要守孝百日,妻子要守孝三年。守孝期间子女不得参加娱乐活动,不能穿鲜艳的服装,不许大吃大喝,不许拜亲访友等。夫妇合葬是锡伯族丧葬习俗的重要形式。丧葬形式有火葬、土葬、天葬。锡伯族的土葬尚保留部分鲜卑人的特点。男女老人身死,其墓葬皆为土圹内放木棺,尸体仰身直肢,平放入棺,然后将棺葬入土圹中,填土为坟。每一家族,都有固定的坟地。一般选在牛录外高坡地或干燥处。

    锡伯族的主要节日是春节。锡伯族人过春节既有民族特点,又有宗教色彩。一般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当天要扫房,打扫庭院,晚上送灶王上天,抱人间吉祥,称为祭灶。除夕当天,请出各种神祖三像,摆设祭祀供品。半夜子时,焚香燃烛,鸣鞭炮,向神位叩拜,称作接神。男子到村庙中焚香叩拜,叫做行香。彻夜不睡,谓之守岁。

    杜因拜专扎坤节(也称四.一八节)是锡伯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清政府为巩固和加强西北地区的边防力量,从盛京(今沈阳)及所属的凤城、辽阳、开原、岫岩、熊岳、锦州、抚顺等十个城镇选调能骑善射、骁勇强悍的锡伯族官兵一千余人携同家眷共三千二百人,调往新疆伊犁驻防戍边。当天,将要西迁伊犁和留居故乡的锡伯族同胞聚集在沈阳锡伯家庙---太平寺为远征的亲人盛宴饯行,依依告别。翌日,西迁的锡伯族同胞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出彰武台边门,经克鲁伦路、蒙古路和乌里雅苏台(今蒙古国扎布哈郎特)、巴图鲁克等地。一路上餐风宿露,跋山涉水,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于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农历七月抵达伊犁地区。为了纪念这一历史壮举,西北、东北的锡伯族把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作为自己的传统节日,流传至今。

    锡伯族传统的体育节目很多,如射箭、摔跤、打瓦、“打螃蟹”、踢“熊头”等。

    锡伯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凡客人来家,都热情款待。锡伯族人相见,须打千请安。锡伯族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禁忌之事,如忌食狗肉,忌戴狗皮帽子,严禁用筷子敲打饭桌、饭碗等。

    锡伯族现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吉林、新疆伊犁地区,据统计数据,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为19022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为33451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为83629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172847人,人口呈翻倍增长的趋势。

    锡伯族人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还有一部分人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及周边地区。

    古老的鲜卑族的后裔锡伯族正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关文章

考古

成乐(盛乐)城
大辽王朝的国都——上京城
内蒙古固阳县长城岩画
呼和浩特美岱村南宝贝梁北魏墓
扎赉诺尔鲜卑墓群

文化

契丹人的萨满教
三国到五代时期北方水利建设
契丹——语言文字简述
远古民歌概观
蒙古民族与几个古老民族的文化关系简述

风俗

服饰代表作蒙古袍
祈雨射柳---“瑟瑟仪”
古老独特话殡葬
选择吉日 避开忌日
古老葬法留石葬

地理

内蒙古第一大水系——额尔古纳水系
滦河水系
乌尔逊河
养育鲜卑族祖先的甘河
西汉时期的内蒙古

历史

慕容恪智取段龛
林丹汗即位
达延汗时期的统治
土木之变与也先称汗
卫拉特部的崛起

人物

元好问巧戏恶霸黄罗道
隋朝鲜卑族建筑大师——宇文恺
秃发乌孤-十六国后期南凉王朝的建立者
乞伏国仁-十六国后期西秦王朝的建立者
万俟丑奴-北魏末年高平镇起义后期领袖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5920480  FAX:(0471)5920480
Email:zj_nm@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