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宗教信仰/萨满教祭祀、神歌/正文
满族萨满教自然崇拜—神山和神石 东北各民族都有祭山习俗,它的起源比萨满教更为古老。祭山之俗虽在东胡系各族中最为突出,但在肃慎—满族系中也并非无遗迹可寻。据说在公元6世纪时,靺鞨人曾把一座叫“阿克塔”的山当作神灵崇拜,甚至对山上的狼、熊等猛兽均不准触犯。勿吉人崇拜“从太山”的风习,金代女真人则崇拜长白山。这种崇拜代代相传,在满族神话中,形成不少关于“白山主”(即长白山神)的篇章,人们把白山主看成满族的保护神。这种崇拜显然在清朝统治者头脑中留下了深刻影响,所以清圣祖玄烨曾派遣大臣拜祭长白山,并“诏封长白山神秩祀如五岳,自是岁时望祭无阙”。(《清史稿》卷83《礼志二》)直到近代(光绪初年,公元1875年),还有“加太白山神日保民”《(清史稿》卷83《礼志二》)之举。不过,这时的望祭已掺杂了历代汉族皇帝封禅礼制的影响,不完全是满族原始的山岳崇拜观念了。
满族还有祭神石的习俗。直到民国时期,黑龙江宁安一带满族人家院内的神竿下,还必须放置三块石头,据说可以辟邪除妖。对这些神石的来历,满族人有不同的解释。比较普遍的说法,神石是老罕王努尔哈赤早年采参时,在山上支锅做饭用的,这当然是一种附会。对于神石的来历,程迅在《试论满族所祀神杆与神石的来历及其性质》一文中认为:“神石很可能是圣山的象征,神石就代表他们先祖世代赖以生存的民族发祥地,对某些满族来说,就代表长白山。”(《民间文学论坛》1983年第4期)黑龙江阿城镶兰旗屯郎姓满族传说:“神杆下所放的神石,就是我们的祖先,它代表长白山。我们的祖先在那里生活过,从那儿搬出后,为了忘记先人的根基,所以放一堆石头代表长白山。”(《民间文学论坛》1983年第4期)
在那木都鲁氏族中,对神石来历却有不同说解。据说,他们的祖先曾生活在荒凉贫瘠的地带,那里除了石头什么也没有。多亏一位老人的指点,他们才学会用石头制作器皿、石弩、石镞,并用它们习艺练武,生活才一天天富裕起来,部落也一天天强大了。因此人们尊老人为“石头玛法”(玛法即满语“祖宗”之意),神石和“石头玛法”就成了这一带满族先民祭祀的祖先神。肃慎—满族系历来以制造楛矢石砮著称于世,直到明代女真,尚有“石砮黑龙江口出,名水化石,坚利入铁,可锉矢镞,土人(即女真人)将取之,必先祈神”(《明一统志·女真》。转引自《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的习俗。因而,将祭神石的习俗解释为从这种“坚利入铁”的偷偷产生的崇拜,可能也不无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