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历史/蒙古族历史/清代蒙古/漠西蒙古归附清朝/正文
清初的卫拉特 16世纪时,主要分布在东自杭爱山,西至额尔齐斯河,北越唐努山,南接察哈台后王诸城的广大区域。16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的卫拉特包括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辉特、厄鲁特、巴噶图特等部,各部之间互不统属、各自为政,仅通过“楚勒干”(会盟)的形势保持联系,最强大部落的首领称“卫拉特汗”,作为楚勒干之长。16世纪中期,和硕特部博贝密尔咱任“卫拉特汗”,博贝密尔咱死后,其子哈奈继任盟主之位,其间,漠南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和鄂尔多斯部库图克图彻辰洪台吉等几次远征卫拉特,给卫拉特人以沉重的打击。1585年喀尔喀封建主阿巴岱赛因汗大败卫拉特,杀死哈奈,立其子什布古岱为新的“卫拉特汗”。1588年阿巴岱汗死后,卫拉特人捕杀了什布古岱汗叛去,重新独立,推举和硕特部拜巴噶斯为盟主。
拜巴噶斯时期,卫拉特人取得了抵抗喀尔喀西侵的胜利。其实,喀尔喀部与卫拉特诸部之间的斗争从未间断过,俺答汗时期就曾多次出征卫拉特。俺答汗死后,喀尔喀西部的贲呼尔汗再次征伐卫拉特,1609年,卫拉特拜巴噶斯之弟图鲁拜琥与喀尔喀贲呼尔订立了和约,卫拉特人向喀尔喀纳贡,这项和约持续了十余年,但是,卫拉特人的贡赋还是不能满足喀尔喀封建主的欲望。1623年,乌巴什洪台吉又联合乌梁海部落首领赛音玛济克征伐卫拉特。在额尔齐斯河附近与拜巴噶斯所率的卫拉特军队相遇并激战,这次战役卫拉特部获胜,解除了对喀尔喀纳贡的义务。
1620年,卫拉特部入侵俄国,遭到俄国当局的指责,他们派代表会见拜巴噶斯,要求卫拉特联盟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拜巴噶斯时期,虽然卫拉特联盟的势力明显增强但是诸部封建主之间的矛盾也不断激化。1625年春,和硕特部雅岱青三之子青台吉死,他的兄长楚琥儿独占了他遗留下来的财产和属民,后来,拜巴噶斯作为盟主夺取了他的财产和属民,于是这个事件变成了卫拉特内战的导火索,卫拉特部的这场内战,一直持续到1630年,而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绰罗斯等部逐渐分为两大对立阵营,后来拜巴噶斯在内战中被杀。
随着卫拉特各部的发展,到17世纪20年代,卫拉特的牧地已经扩展至东起阿尔泰山西至斋桑泊,南起伊犁河谷北到鄂毕河、托博尔河上游、伊希姆河流域。卫拉特的人口与畜群的不断增加,使卫拉特诸部之间为争夺牧地及草场的矛盾日益明显,于是一些卫拉特部开始谋求新的发展。1628年后,土尔扈特部首先迁徙到伏尔加河地区,随后和硕特部又移牧至青海地区。
土尔扈特与和硕特向外迁徙后,卫拉特各部之间的矛盾得以缓和,在卫拉特社会中逐渐形成了统一的趋势。1636年清朝在漠南蒙古统治地位的确定,使喀尔喀和卫拉特蒙古面临着岌岌可危的局面,卫拉特人目睹了清朝对漠南的征服和对漠北的渗透,自然产生了唇亡齿寒的危机感。在这种形势下,无论漠北喀尔喀还是漠西卫拉特都希望加强相互间的团结,以求自身的安全。1640年八月,喀尔喀与卫拉特举行了盛大的会盟,此次会盟制定了著名的《蒙古——卫拉特法典》,主要强调了蒙古封建主之间的精诚团结和共同抵御外敌的意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