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回首页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地理/人文地理/地名地志/正文


新巴尔虎左旗


    #关键词:呼伦贝尔盟 巴尔虎草原 匈奴 突厥 室韦 木华黎 哈拉哈河 乌尔逊河 甘珠尔庙

    *新巴尔虎左旗北部为丘陵地带,中部为平坦草原,南部为大兴安岭北麓林区,哈拉哈河、乌尔逊河等流经境内。自古便是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之地,呼伦贝尔地区喇嘛教的主要寺庙—甘珠尔庙遗址就在这里。

    国门新巴尔虎左旗,简称新左旗。位于呼伦贝尔盟西南部呼伦贝尔草原腹地,东连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南接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西邻新巴尔虎右旗,西北连满洲里市,北与苏联以额尔古纳河为界,西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国境线长290.35公里。辖2个镇、11个苏木。旗人民政府驻阿木古郎镇。

    新巴尔虎左旗所在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素有巴尔虎草原之称,自古便是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之地。

    传说唐虞时代为山戎地。公元前209年东胡被匈奴击败后,地属匈奴左贤王庭管辖。公元二世纪时为鲜卑部落联盟东部地。隋唐时,先后属突厥、室韦及室韦都督府管辖。辽代,隶乌古敌烈统军司。金代,属东北路招讨司,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归左翼万户长木华黎统治,后归岭北行省和林路。明代,为特古斯铁木尔的牧地,后置海剌儿千户所等卫所。

    1732年(雍正十年)为防止沙俄侵略并保护蒙古等游牧民族利益,清政府从布特哈八旗内将索伦、达斡尔等3000余人迁驻呼伦贝尔草原,编为索伦左右两翼八旗。

    1734年(雍正十二年),清政府将从叶克忠氏部落酋长诺日布达延斋桑的子孙车仁,都嘎尔等为首自愿加入清八旗的巴尔虎人从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迁来,按索伦兵制编为左右两翼八旗,称巴尔虎八旗。为与两年前迁来的巴尔虎人相区别,他们被称作新巴尔虎。

    1732年改为新巴尔虎左翼旗。1949年,因呼伦贝尔盟与纳文慕仁盟合并,该旗改隶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简称呼纳盟)。1953年,随着呼纳盟建制的撤销,该旗改隶内蒙古东部行政公署。1959年,该旗更名为新巴尔虎左旗。1969年,该旗随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省。1979年,该旗随呼伦贝尔盟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新巴尔虎左旗北部为丘陵地带,中部为平坦草原,南部为大兴安岭北麓林区,哈拉哈河、乌尔逊河等流经境内。该旗经济以牧业为主,主要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等。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呼伦贝尔地区喇嘛教的主要寺庙——甘珠尔庙遗址就在这里。

相关文章

考古

汉长城
女真政权对蒙古部的防御——金长城
成乐(盛乐)城
扎赉诺尔鲜卑墓群
杭锦旗桃红巴拉匈奴墓

文化

骨伤外科与人体解剖
蒙古族古代文化的地理环境
萨满教的自然神系统——天神地神
萨满教的自然神系统——日、月、星神
秦汉至唐宋时期契丹的农业发展

风俗

选择吉日 避开忌日
祈天降福信萨满
天体崇拜
灿烂夺目的服饰文化
古老葬法留石葬

地理

内蒙古高原北缘丘陵
滦河水系
秦朝的内蒙古
养育鲜卑族祖先的甘河
东汉时期的内蒙古

历史

北方各民族中建立国家最多的民族--鲜卑
“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鄂温克
土族

塔塔尔族

人物

王昭君
伊稚斜-西汉时匈奴第五代单于
耶律斜轸-辽景宗、辽圣宗时期的战将
耶律曷鲁-辅佐辽太祖的功臣
石勒-西晋关东农牧民起义领袖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5920480  FAX:(0471)5920480
Email:zj_nm@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