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地理/人文地理/地名地志/正文
塞外煤都——乌海市 乌海市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部,乌兰布和沙漠的东南部。横跨黄河两岸,分海渤湾、乌达、海南3个区。西连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东南与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毗邻,北与伊克昭盟杭锦旗接壤。与巴彦淖尔盟毗邻的黄河由南向北流经市中心,包兰铁路、包银公路纵贯市境。总面积1682平方公里。
1976年,原属巴盟的黄河西岸的乌达市和属伊盟的黄河东岸的海勃湾市合并,并取两市名字的第一个字合称“乌海市”。有“乌金之海”之意。市政府所在地——海勃湾区,它的名字由蒙藏语合音而成的,意为“雄狮之湾”。
历史上,乌海曾是汉、匈奴、回鹘、鲜卑、羌、蒙古等我国古代各族人民劳动、生息、繁衍之地,也是历代各族统治者逐鹿中原的古战场。桌子山岩画,有太阳纹图像、各种人面图形、铁器雕凿的动物图形、骑马人图形等,这些岩画内容丰富多彩,画意古朴,形象生动。专家们分析,这些岩画大部分产生于我国古代夏、商、周的青铜器时代,这足以说明早在三四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据传,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骠骑南征西夏时,就是从乌海市南缘的石嘴山渡口横渡黄河,长驱直入兴庆府(今银川市)。今甘德勒山上的两座峰火台,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乌海自古以来就是一块优良的天然牧场,没有农业,也没有工业。清同治三年,也就是1864年,在现今乌达区有私人手工开办小煤窑,他们雇佣工人,手工开采,将镐刨揪挖出来的一点儿煤,行销至磴口、临河、五原等黄河沿岸地区。光绪年间,今海勃湾区仍以农业为主。1915年以后,今海南区雀儿沟等地私人开办小煤窑有一定发展,但一直都是手工开采。直至解放前夕,乌海地区一直以牧为主,有少量私人煤炭开采,但产量很低。
解放后,国家对乌海地区进行了大力开发。首先接管资本家手里的大小煤矿,成立地方国营煤矿,1958年以后,乌海地区开始大规模开发和建设。
现今的乌海,已经成为一座拥有39万人口,百业兴旺的新兴工业城市,已经形成了以能源、建材、化工、冶金、机械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和以生产蔬菜、水果及其他副食品为主的城郊型农业体系。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3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42亿吨,量丰质优,素有“乌金之海”、“塞外煤都”之称。在其它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乌海市的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正在以快速的步伐向前迈进。它是内蒙古自治区继包头市后的又一个发展中的工业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