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回首页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人物/政治军事篇/正文


耶律楚材-元朝的军事家、文学家


    *他在父亲60岁时降临到人世,他的名字来源于“虽楚之才,晋实用之”的典故,曾为辽皇后裔,今任元室重臣。有“长髯公”美称的一代贤相耶律楚材,身披冽冽风尘向我们走来……

    在北京风景秀美的昆明湖畔,静静地矗立着一座典雅雄壮的名人祠堂,这位于皇家御园内的祠堂是为了纪念一位声名显赫的元朝重臣——耶律楚材。耶律楚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人物,他的一生是为元朝鞠躬尽瘁的一生,是为民族融合的发展呕心呖血的一生,曾有诗评价这位对元朝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云:蒙古有公方用夏,居庸从此不为关。

    耶律楚材(公元119——244年),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因住在玉泉山一带,所以晚年又称玉泉居士。是辽皇太子——东丹王耶律倍的八世嫡孙,契丹族开国皇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后裔。是我国元代三朝重臣,著名政治家,他勇略过人,正直廉洁,在朝廷内外威信很高。元朝的一些重要典章制度,大都出自耶律楚材之手,不仅朝廷上下极为推崇,而且也为中外人士所敬重。

    耶律楚材身材高大,以长胡须出名,史称他“美髯宏声”,当年成吉思汗就曾亲切地称呼他为“吾图·撒合里”(蒙古语,意思是“长髯人”)。耶律楚材早年曾在金国做官,后归顺蒙古,历成吉思汗、拖雷、窝阔台、乃马真皇后四朝任中书令(首相)达15年之久,对蒙古族建立统一全国的元朝政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耶律楚材的父亲耶律履曾任金朝礼部尚书、参知政事、右丞等职,因博学倍受当朝皇帝的赏识。耶律楚材出生时,耶律履已经60岁了,当时金朝已开始没落。晚年得子的耶律履对自己这个姗姗来迟的小儿子寄予了莫大的希望,他曾感慨地对人说:“吾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用。”遂取《左传》中“虽楚之才,晋实用之”的典故,为他取名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两岁丧父,由身为汉人的母亲杨氏抚养成人。受母亲的影响,他从小就对汉文化有着特殊的兴趣,再加上其祖辈皆博通汉文经典,且善于用汉文进行诗文写作,因此耶律楚材从少年起就浸浴在汉文化的启蒙熏陶中。耶律楚材本身就是各民族文化融合的代表,他博览群书,为以后的汉文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耶律楚材十七岁时考取进士,二十四岁时出任“同知开州事”(一个州的副长官)。第二年,蒙古军围攻中原,耶律楚材任左右司员外郎而留守中都。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十年),元军攻占了中都燕京(今北京市)后,连年战乱,时局动荡,前途无所依托的耶律楚材曾拜著名的高僧万松老人为师潜心学习佛法,从而树立了“以佛治心,以儒治国”的人生观。当时,二十多岁的耶律楚材已经通晓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且善于工诗作文,常常下笔成文,一挥而就。他凭借出众的才华而在社会上享有了一定的声誉。

    1218年3月,成吉思汗为耶律楚材的博学所动,下诏让其从军参政。这对当时的耶律楚材来说,确实是一个施展政治抱负的好机会,于是欣然应召赶往漠北,并于次年随成吉思汗西征,转战于西域各地,对于促进西域各民族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深受西域人民的拥戴,直到成吉思汗结束西征,他才随同返回。

    在西征期间,成吉思汗并没有真正重用耶律楚材,只是让他服务于天文、地理、医卜等方面的“咨访”和从事文书工作,基本上把他当成一个算命占卜的先生。后来又让他担任一个小城的地方官。耶律楚材虽然跟随成吉思汗日夜征战,但由于得不到重用,不能说服热衷于武力扩张地域的成吉思汗采纳他的以儒治国的政治主张,满胸的才学无法施展,他为此苦恼不已,有时甚至产生了归国的念头。这在他的诗文中曾有所流露:“生遇干戈我不辰,十年甘分作俘臣,自怜西域十年客,谁识东丹八叶孙。”

    耶律楚材没有绝望,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他在等待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干一番大事业。他的愿望终于在成吉思汗的四子拖雷任监国期间和窝阔台正式即汗位之后得以实现。1231年,耶律楚材任掌汉文字的必赤长(即中书令或中书侍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有利于中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日益受到元朝统治者的重用。

    这样看来,成吉思汗当初之所以不重用耶律楚材,是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的。他深知“武力夺天下易,而暴力治天下难”的道理,成吉思汗终其一生的征战占领了辽阔的疆域,为儿孙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而真正的治理国家单靠武力是根本行不通的。而耶律楚材这棵栋梁,是要用在恰当的时候才可以发挥他最大的才智和潜能的。因此成吉思汗才会在死前叮嘱继承人窝阔台:“此人天赐我家,而后国君庶政当悉委之。”这件事也充分说明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所具有的雄才伟略。

    窝阔台汗更是慧眼识才,再加上父亲的嘱托,他即位后更加器重耶律楚材,任命耶律楚材为中书省令,事无巨细,无不依托。耶律楚材不负众望,在窝阔台即位时,就曾助定了即位跪拜的君臣礼仪,从而明确了汗位至高无上的权利。此外,耶律楚材还向窝阔台汗提出了十八条建议,其中包括的多方面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可看作是元朝建制行政机构的纲领。在此基础上,耶律楚材又进一步协助窝阔台对各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使元朝统治机构的封建化进一步得到完善。

    那时,世代以游牧为生的蒙古族对农业生产根本不重视。窝阔台的一些近臣贵族曾提出:把汉人的所有田地庄稼废弃作为牧场。这种不切实际的荒谬建议立刻遭到耶律楚材的反对,他与那位大臣据理力争,他指出这样做的后果必然导致田园荒芜、人民流离失所,从而造成社会崩溃、历史倒退。耶律楚材进一步向窝阔台建议应着手制定赋税制度,窝阔台大为赞同。不久,在耶律楚材主持下,各地的税收机构陆续建立起来,各项赋税制度也逐渐完善起来。赋税这一举措的推广实施,不仅使蒙古统治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更重要的是让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有了喘息之机,一度荒芜的田野又种上了稻谷,农业生产得以恢复,为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耶律楚材还曾制止过大规模的屠城行动。在蒙古军中有规定,攻城时,如果对方负隅顽抗,则破城时要全城杀光。耶律楚材认为这样做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文化的恢复与发展,于是说服元太宗窝阔台打破了屠城的陈规,不仅使千百万百姓得以幸存,而且使中原文化更好的保存了下来。当时,金末大文豪元好问等在内的许多名儒士大夫就曾得到过耶律楚材的保护和重用。

    公元1236年,窝阔台决定按旧制对华北地区进行分封。耶律楚材担心这样做会导致国家的分裂,于是向窝阔台进谏。窝阔台采纳了耶律楚材的建议:只给受封的诸王征税的权利,而而其它重大事物则由中央直接管理。这样既保证了江山的统一,又使得原来的分封制度有了更为显著的改进,同时也杜绝了国家分裂的隐患。

    耶律楚材还非常注意保护先进的汉族文化,大胆启用优秀的汉族人才。他积极开设编修所、经籍所,编印汉族经史典籍,并召请名儒讲授儒家经典。还奏请窝阔台封袭孔子后裔为衍圣公。同时,耶律楚材还向窝阔台建议开科取士,不论种族选才任能,这个建议被蒙古统治者采纳,并在元仁宗以后形成制度。这样的选才方法不仅实现了“不拘民族选人才”,使大量的有才华汉族儒士进入仕途为国效力,也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加深了儒家政治学说对蒙古统治者的影响,在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同时,使窝阔台时期的统治更为稳固。耶律楚材在成吉思汗统治期间没有完成的治国方针,在这一时期终于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耶律楚材也因此而施展了他的抱负,实现了多年前的夙愿。

    “兴一利不如除一害,生一事不如省一事。”这是耶律楚材的口头禅,也可以说是他的座右铭。在当时矛盾尖锐、危机四伏的特殊历史背景下,耶律楚材采取了一方面加强民族团结,一方面休养生息的怀柔政策,以贤明之举力求元朝政治统治的平衡。我们从这寥寥数字,就可看出他当时治国之术的高明之处。耶律楚材为元朝鞠躬尽瘁,终其一生,他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国家栋梁。

    耶律楚材在天文知识方面的造诣以及他的神奇的预见性,也成为他一生中具有神秘传奇色彩的一面。他不仅预言了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汗的辞世,还因为独到的预见性而拯救了整个军队在瘟疫流行中幸免于难。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两次对月蚀的预测,这两次成功的预测最后均以事实推翻了一位来自西方的律历使者的测算,捍卫了大元朝的尊严。

    耶律楚材不仅是集儒士、居士和术士于一身的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有名的学者、诗人。他写诗不仅形象生动,用词贴切,而且才思泉涌,下笔成章。他随成吉思汗远征,将途中所见所闻以诗歌的形式描绘下来,收录在《西游录》中,《西游录》记载了我国新疆和中亚西亚的见闻,是研究西域和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献材料。还有人将他平时写的诗文收入《湛然居士集》一书中,为后人所传诵。此外耶律楚材还有《庚午元历》、《皇极经世义》、《五星秘语》、《先知大数》等书传世。

    公元1241年,窝阔台汗病逝,六皇后乃马真氏称制,行使大汗权利,时朝政多乱,并有西域佞臣恃宠祸政。耶律楚材为了维护国家正常的政治秩序曾与他们进行了顽强的抗争,然而由于乃马真皇后的袒护而终究力争不得,公元1244年,满怀无限悲愤的耶律楚材病逝于蒙古高原,终年五十五岁,后被追封为广宁王,谥号文正。当时,上至朝廷士大夫,下到普通百姓均涕泪相吊,为国家失去了这么一位勇略过人、正直廉洁的好丞相而痛惜万分。

    耶律楚材死后,遵照他的遗嘱,被安葬在他燕京故里的玉泉山下。1261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官修建了墓祠,以示对这位一代贤相的尊崇和怀念。后来祠堂在明代和八国联军入侵时曾遭到两次毁灭性的破坏。然而岁月的风尘并未掩盖耶律楚材的丰功伟绩,解放后,祠堂终于得到了保护和修复,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耶律楚材祠。这正是,“黄土一抔埋忠骨,德传百世;心香三瓣吊雄魂,名耿千秋”。

相关文章

考古

大辽王朝的国都——上京城
阴山岩画
辽代陈国公主及附马墓
辽代附马赠卫国王夫妇墓
契丹中原交流的地方——辽中京城

文化

敖包文化渊源简述
明、清风俗礼仪歌——《苏林哦嗨歌》
远古中短篇英雄史诗的产生
《阿萨拉克齐史》
《白史》

风俗

长短不一说坎肩
强行娶妻话抢婚
灿烂夺目的服饰文化
襁褓婴儿睡卧鲁格伊
讲究的头饰

地理

科尔沁右翼中旗
多伦县
锡林郭勒盟
安代舞之乡——库伦旗
兴安盟

历史

使西夏成为蒙古属国的第三次出征西夏
震撼欧洲大陆的长子出征
震动整个蒙古捕鱼儿海之战
元军扫清南宋残余势力的厓山之战
春秋战国时期强盛的北方民族--东胡

人物

古拉兰萨——蒙古族爱国诗人
倭仁——清朝学者,诗人
法式善——蒙古族著名多产诗人
乃颜-元朝蒙古宗王
扩廓帖木儿-元末大将军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5920480  FAX:(0471)5920480
Email:zj_nm@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