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人物/政治军事篇/正文
济尔哈朗-清王朝开国大将 *济尔哈郎(1599-1655年)姓爱新觉罗,满族,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39年),出生于明朝建州左卫的费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侄子,是阿敏的弟弟,父亲舒尔哈齐,十三岁时父亲病逝,后来努尔哈赤收养了他,济尔哈朗为清王朝入进中原立下汗马功劳,是清王朝一位有重大贡献的开国元勋。
济尔哈朗自父亲去世后,一直跟随努尔哈赤,深受努尔哈赤的影响,再加上他天资聪明,军事才能和组织才能很快显露出来。
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年仅二十六岁,奉努尔哈赤之命,率领大军战胜了内蒙古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次年又领兵征讨喀尔喀、巴林、扎鲁特部,这些部落后来都归顺了后金,为清王朝统一蒙古立下功劳。
天聪元年(公园1627年)正月,济尔哈朗同阿敏等率兵出征朝鲜,要求朝鲜断绝同明朝的关系,要求向后金称臣纳贡;同年五月,跟随皇太极征讨明朝的锦州和宁远等城。
天聪二年(公元1628年)五月,奉皇太极之命征讨内蒙的顾特塔布囊,大获全胜,使东部蒙古的一些部落也纷纷归属后金。
天聪四年(公元1630年)五月,镶蓝旗主旗贝勒阿敏因有罪入牢,被皇太极解除了职位,由济尔哈朗代之,从此他成为八和硕贝勒之一。
天聪五年(1631年)七月,后金设立六部,济尔哈朗主管刑部事务,同年八月至十一月,他随皇太极攻打大凌河城,歼灭明军一万多人,次年五月又攻占归化城(今呼和浩特)。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称帝,晋奉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
崇德七年(1642年),济尔哈朗奉皇太极之命,率兵攻破了锦州、杏山等城,为清王朝进取中原,扫清了障碍。
皇太极在位时,济尔哈朗与多尔滚看法不同,因而产生了分歧。皇太极死后,由于皇位之争,加剧了之间的矛盾。
顺治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了明王朝;四月,济尔哈朗受命居守盛京,辅佐顺义皇帝日常事务,顺义皇帝派多尔衮率兵进取燕京。五月,清军进入北京,九月,济尔哈朗跟随顺治皇帝进入北京,十月,济尔哈朗加封为信义辅政叔王。
入关以后,由于顺治皇帝年幼,清朝国事都有多尔衮与济尔哈朗两个人共同商定后决定。但多尔滚独揽大权,再加多尔滚与济尔哈朗不和,多尔滚暗地里收集济尔哈朗的罪状,终于在顺治五年(1648年),多尔衮给济尔哈朗定了十几条罪状,由信义辅政叔王降为多罗郡主。
后来又派济尔哈朗率兵到山东一带镇压反清力量。顺治六年(1649年),济尔哈朗又奉命进兵湖广,镇压南明永历政权,又平定湖南、贵州等地抗清力量。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滚去世后,济尔哈朗才得到平反。
顺治九年(1652年)二月,被晋封为叔和硕郑亲王。
顺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初六,济尔哈朗病故,终年五十七岁,后来葬于现北京西直门外白石桥。
济尔哈朗的一生,在统一女真部落和建立清王朝的长期战争中,他组织和指挥过许多重要的战役,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是清王朝一位有功绩的开国元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