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科技发明/建筑科技/正文
元上都的辉煌建筑 在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旗政府所在地黄旗大营子东北约二十公里处,有一座规模宏伟的古城城遗址,这就是闻名古今的元代上都城,都城的城廓,街道和部分建筑的轮廓还可以辩清,从史书中对都城的详细描述,我们就可以领略到蒙古民族在建筑技术方面已有了辉煌的成就。
元上都是元世祖忽必烈大汗在位时修建的,内有一大理宫殿,十分美丽,房内都是用金子涂上的,并绘了各种鸟兽花木。此宫有墙垣环之,广袤十六多里。在大草原中在没有别的宫殿与之相比,宫顶的顶部用竹茎结之,上面用漆涂画,涂的十分紧密,雨水也不能腐之。在同袁桶《华严寺》诗注中提到,“殿基水泉沸涌,以木钉万枚筑之,其费巨万。”蒙古族的建筑技术之高之奇特于此可一斑。
上都城内,以大安阁的建筑技术最为辉煌。金代灭亡之后,其都城(今开封)的宫殿毁坏很多,但唯有熙春一阁岿然独存。但我们可以从王恽《秋涧集》中可知“熙春阁”的整体面貌,文中记载“高二百二十尺,广四十六步有奇”,为柱者五下有二,居中阁位与东西耳,为楹者各二,共长七丈有二尺。上下作五檐覆压。其檐长二丈五尺,所以蔽之日月而却风雨也。正因如此,忽必非常欣赏熙春阁的雄姿,决定拆之建于上都城,重新在上都城修建的熙春阁,更加显的壮观,显然,如当时没有高超的建筑技术是不能成功的。这就是后来的大安阁。而此后,大安阁也就成了元上都的象征。元上都的建筑布局是,内有泉渠、川流、草原,这种将住居与大自然景观巧妙融合的建筑技术,奠定了草原民族在中国建筑技术大历史上的独特的地位。
上都城在当地人民称之为“北奈曼苏默”,即译为108个庙的大意,元上都也是元代实行大都制的历史产物,它的建筑特点是结合蒙汉的建筑风格,有机的融合了自然的和谐统一。虽然历史过去750多年了,但曾经的辉煌一时的遗迹仍然依稀可见。可见当时建筑的气势宏伟。
|
相关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