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文化/文学/民歌谚语/正文
明清人物历史歌 由于蒙古的历史人物的历史歌《圣主成吉思汗》于较早时期已经转化成为礼仪歌,由于达延汗以及其他一些历史人物的历史歌流传和影响不是很广,这里重点评价赞颂嘎拉登玛的一组历史歌。
嘎拉登玛生于1635年,卒于1667年,属于明末清初准噶尔部封建上层中一位开明贤达的青年王子。据加班沙拉勃著《四卫拉特史》和拉德那博哈得拉著《札雅班第达传》记载,嘎拉登玛是四卫拉特和硕特部鄂其尔图彻辰汗的次子,为人正直。作战勇敢,笃信喇嘛教。1652年,在为打开对外贸易通路、扫除西境侵扰与宿敌哈萨克的战争中,十七岁的嘎拉登玛一举战胜哈萨克著名的勇士杨喜尔,声名大震。1658年正月,布哈拉汗国将军阿布都.舒胡尔乘卫拉特人欢度春节之际,率三万八千军队突袭卫拉特西南边境。当时负责边防的嘎拉登玛紧急募集三千人马,巧用战术,以少胜多,杀死阿布都.舒胡尔,并释放三百名官兵,每人拨给一马,遣送回家,进一步瓦解了布哈拉汗国的军心斗志。在被迫进行战争的时候,嘎拉登玛虽然不缺少英勇善战的精神,但是由于他虔诚地信仰喇嘛教,反对杀生流血,同情芸芸众生,在一定程度上他又是一个反对战争的和平主义者。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卫拉特内部因争权夺利而引起的混战所持的态度方面。据从杜尔伯特发现的卫拉特史手抄本记载,1653年,卫拉特盟主巴图尔洪台吉死后,绰罗斯领地分为左、右翼两个敌对阵营。1657年夏季,以嘎拉登玛的父亲彻辰汗为首的右翼军队和以其叔父阿布赖为首的左翼军队聚集在额敏河沿岸,两军对峙,准备开战。这时嘎拉登玛单人匹马来到两阵之间,下马请出左翼阿步赖的儿子——自己的叔伯兄弟查干,商讨劝说各自的父亲缔结和约的办法。同时,二人在两阵之间摆开棋局,盘座对弈,直到感动他们的父亲议和停战。据传说,以后每当他们的父亲领兵交战,两个年轻人就一个带着棋盘,一个带着棋子,坐在两阵之间对弈,以此劝谏和阻止了流血战争。所以,嘎拉登玛得到卫拉特全体人民和那颜们的拥护爱戴,群众把他比做幸福和欢乐的太阳。
同其他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历史歌一样,嘎拉登玛的历史歌也是在关于他英雄事迹传说故事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从十九世纪中后期开始,国内外蒙古学者陆续搜集出版嘎拉登玛的历史歌。截止到目前,我们看到的关于嘎拉登玛的历史歌有6首,包括描述英雄青少年生活的两首:《黑马未瘦之前》、《访鹰之歌》;描述英雄征战生涯的三首,统名之为《水源之骊驹》;怀念英雄的一首;《不可顶替的嘎拉登玛》,其中描述征战生涯的三首是主要部分。
《水源之骊驹》第一首唱道:
泉水的源头,
骊驹的缰绳盘在鞍上,
国人的中间,
嘎拉登玛披上了战衣。
生来高贵的嘎拉登玛!
高山的峡谷,
骊驹的四蹄钉上铁掌,
装入箭囊的雕翎,
挂在宽阔的背上。
与王公作战的嘎拉登玛!
丘陵的沟壑,
战马的四蹄钉上铁掌,
带有弓衣的良弓,
挂在粗壮的跨上。
与贵族作战的嘎拉登玛!
歌词以高山流水间的战马起兴,通过复沓集中描绘了披挂出征的青年将军队嘎拉登玛的英武形象。
第二首歌:
让四岁的黄骠马,
习惯上脚绊,
让四部卫拉特,
学会打击敌人。
生来高贵的嘎拉登玛!
......
让箭壶的箭,
颠得沙沙做响,
将臣民的子弟,
带领着出发。
生来高贵的嘎拉登玛!
......
常把野马的股骨射断,
常把带盔甲的敌人射穿。
生来高贵的嘎拉登玛!
......
像睛空雷电的嘎拉登玛,
像兔鹘飞惊的嘎拉登玛。
生来高贵的嘎拉登玛!
像暗夜闪电的嘎拉登玛,
像鹞鹰俯冲的嘎拉登玛。
生来高贵的嘎拉登玛!
这首歌篇幅较长,在抒情中隐含着叙事成分。歌词以夸张的渲染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嘎拉登玛率军出征、英勇杀敌的过程,塑造了这位青年将军战神般的高大形象。
第三首歌按照传统的习俗,运用传统的词句,抒发了战胜敌人,凯旋欢宴的豪情。
在金边的碗里,
斟满了清澈的美酒,
在兄弟般的情谊中,
尽情欢乐吧!
在银边的碗里,
斟满了醇香的美酒,
在情侣般的深情中,
畅怀欢乐吧!
......
嘎拉登玛虽然是封建上层人物,但是他的政治军事活动为整个四卫拉特的和平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创造了条件,所以人民群众拥护他,颂扬他。歌颂上层人物的历史歌,归根结底还是抒发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