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回首页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科技发明/畜牧技术/正文


牲畜和畜牧技术


    对于驯化培育牲畜和畜牧技术方面,北方民族无疑是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原始家畜以猪为主,百越族先民是家猪的最早驯化者。我国猪的品种多是由北方民族培育的,东北猪、高原猪等。当北部和西部的游牧民族形成以后,其牲畜结构便以马羊为主了。羊是游牧民族主要衣食之源,他们拥有的羊群比较多。我国羊的品种大多是由北方民族培育出来的,或者是带有北方民族羊种的血统,如蒙古羊、西域羊(大尾羊)、羌羊(藏羊)、山羊等。在北方民族牧区,还培育有特优羊种,如宁夏滩羊、中卫山羊、库车羔皮羊、内蒙古乌珠穆沁羊等,都闻名遐尔。

    马是游牧民族的骑畜和役畜,颇受重视,用作战马者尤多。生活在北部和西部草原的北方民族,大多善于养马,长于骑术,以至被称为骑马的民族。他们培育出不少良种马,如乌孙马、蒙古马、吐谷浑的“龙种”和“青聪驹”、大理越赕骏、桂西果下马等,都很有名。牛也是较早被驯养的大牲畜。耗牛是由古羌族首先驯化的;水牛是由南方越族首先驯养的;岭南还是犎牛的起源地之一;黄牛中不少优良品种也是由北方民族培育出来的,如蒙古牛、延边牛、哈萨克牛、四川的三江牛和峨边花牛、大理的邓川牛、广西的盘江牛和毛南莱牛等。北方民族牧民有效地使用了间种杂交技术,用驴和马杂交产生骡,用牦牛和黄牛杂交产生犏牛,由杂交所产生的骡、犏牛都具有远缘繁殖的优势,在遗传学上是一项重大成就。他们在长期畜牧生产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鞭”和“满天星”的放养方法,利用头羊头马引牧,按季节转移牧场,放牧和圈养结合,对公畜去势和留种,对母畜催情和适时配种,护育幼畜,制作奶食品,加工皮毛,以及与之有关天文、地理、气象、物候、兽医方面的知识等等。还有他们牧猎结合、驯养猎犬畜犬、驯鹿、驯象、训练斗鸡、调教鸬鹚和鹰雕、饲养经济昆虫等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北方民族具有的畜牧优势,一直保持不变。我国西北边郡曾是西戊族的游牧区,自中原王朝在这些边郡屯田后,那里就变为半牧半农区,往往设有官办牧苑,成为战马和其他军事用畜的重要供应地。北部和西部北方民族的牲畜和畜产品,就是通过西北边郡内传的。对中原农业区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马羊驴骡的源源输入,给汉族补充了大量农耕和运输的活力,中原马与西域马或蒙古马杂交,更代马特别健壮。今华北农村的小尾塞羊即是蒙古羊的一个亚种,长江下游的湖羊也是在蒙古羊的基础上育成的。骡挽力大,耐粗饲,耐劳役,很适宜用于耕作和运输,驴的挽力比不上马和骡,但它容易饲养,适宜于出区使用。所以驴骡至今仍是江汉平原和华北平原最重要的役畜。牧区的乳制品和皮毛制品的内传,大大丰富了汉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内容。正因为如此,历代的互市贸易,从北方民族地区输入的以畜产品为大宗。北部和西部牧区的种植业比较薄弱,需要从外部取得必要的农产品和工业品来补充;中原汉族地区畜牧业相对来说较为薄弱,也需要取得外部的畜产品来补充。我国两大农业文化系统今后仍将存在,两者的互补性只会加强而绝不会减弱,因此,对北方民族具有优势的畜牧业的重要地位,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加以认识。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5920480  FAX:(0471)5920480
Email:zj_nm@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