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  都名。(1)唐开元九年(721)以蒲州(治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当东、西二都,即长安与洛阳间的交通枢纽,升为河中府,建号中都。同年削除京、府号,仍为蒲州。(2)859年,南诏王世隆称帝,改国号大理,其国都阳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市西北旧大理)旧称西京,至此改称中都。(3)金贞元元年(1153)迁都燕京,改燕京析律府为中都大兴府。在今北京城西南隅。城周三十三里余,四面城门各三。皇城位于大城内偏西部,内有宫城。贞祐二年(1214)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市);次年,蒙古攻克中都,仍改称燕京。至元元年(1264)复号中都。四年改筑新城于旧城东北部外,遂定都于此,基本为今北京城内城。九年改称大都。(4)元至大元年(1308)于旺兀察都行宫立。在今河北张北县西北沙城。四年罢。(5)明洪武二年(1369)九月以太祖朱元璋出生地临濠府(治今安徽风阳县东北临淮关)为中都。六年改临濠府为中立府,七年又改为风阳府,移治今风阳县。
| 中京  1、渤海以显德府为中京。一说在今吉林敦化市西南敖东城;一说即今吉林和龙市。2、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建中京大定府于故奚王牙帐地,此后常为辽帝驻跸之地。即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城。金初仍辽旧称,贞元元年(1153)改称北京。3、金兴定元年(1217)改河南府为金昌府(治洛阳,即今洛阳市),建号中京。
| 烛剌赤  蒙古语,意为“掌灯烛者”。元大都上都留守司所属仪鸾局,下设烛刺赤提领所,掌殿庭灯烛张设等事。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