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赉诺尔遗址  中国石器时代遗址。在内蒙古满洲里市附近。1927年发现。出土有大量动物化石、少量石器和两个人类头骨及一个下颌骨化石。动物化石有披毛犀、猛犸和原始牛等。
| 札里赤  官名。蒙古语音译。蒙、元为怯薛执事之一。蒙语“札里”意为圣旨,“赤”意为者。“札里赤”意为书写圣旨者,掌书写大汗、皇帝的口述圣旨。
| 札鲁忽赤  官名。又译札鲁火赤、札鲁花赤。蒙古语。汉译断事官。蒙古建国之初,司法、行政、财政事务简易,只设札鲁忽赤领其事。汗廷、诸王投下皆有此官。札鲁忽赤之长称“也可札鲁忽赤”,汉译大断事官。元朝建国后,政事归中书省,立大宗正府,设札鲁忽赤至四十人左右,以诸王领其事,审理怯薛及各投下蒙古、色目人案犯。亦审理汉人、南人重囚,并按检诸路刑狱。中书省设断事官(札鲁忽赤)三、四十员,以皇室及投下怯薛官充任,掌刑狱,并理算钱谷。枢密院断事官掌处决军府狱讼。
1202年,成吉思汗灭塔塔儿部后,命其异母弟别里古台整治外事,审断斗殴、盗贼等案件,为其设置之始。蒙古国建立后,成吉思汗又命其养弟失吉忽秃忽为“普上断事官(大断事官)”,掌管民户分配、审断刑狱、词讼和征收财赋,同时将领民的分配情况和已科断之事记于青册上。大断事官,职位相当于汉制丞相,是蒙古国的最高行政长官,下设若干断事官为其僚属。诸王、贵戚、勋臣有份地者俱设断事官管辖治内百姓,形成一套简便行政体制。
1265年(至元二年),大宗正府建立后,“大断事官”改主宗正府,专治蒙古公事兼理刑名。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