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贤,一字景盲,名退,后改名为油,号汝斋。因从姐夫杨镊抚流落到钱塘,所以有人说他是钱塘人,并以杨姓称之。杨景贤大约生于公元1333年,当初正是元顺帝妥欢铁睦耳继位之初。他和元代其他杂剧作家一样,由于社会地位低下,其生平事迹及创作活动,没有详尽记载下来。  ‘
杨景贤自幼聪明好学,精通汉语文,擅长音律、词赋和写杂剧,是一个富有艺术才能的人。他与杂剧作家评论家贾仲明交游50年,互相切磋,在杂剧创作上都有一定的成就。公元1403年由于杨景贤工于隐潮。以善诸名,故被召入官任猜谜顾问。
杨景贤是蒙古族第一个杂剧作家。一生致力于杂剧创作,所作杂剧有《刘行首》、—6天台梦》、《倡时救驾》46西湖怨入《红白蜘蛛》、《巫娥女》、《三田分树918盗红销》、《鸳鸯宴》、《东岳殿》、《海棠亭》、《两团圆》、《风月海亭》等l矿部。现存《西游记》、《刘行首》两种。此外,还有小令7首,套数二套。权刘行首》全名《马丹阳度脱刘行首6—,又叫t4Ctp山倡和柳梢青》,二本四折,讲述道人王重阳奉吕纯阳之命度化妓女刘行首的故事,全剧宣扬超凡脱俗的离世思想:你伯不杨柳腰容貌好,久以后那里没着落;你跟着我脱凡尘。倒大清高,俺那里洞门无锁钥,白云笼罩着,砍青松自烧丹灶,跨苍龙同宴竭桃,若得俺山中鹤缮壶中药,兔不了你那脚上驴筛面上毛,伯什么地网
| 仰韶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其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一前3000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和甘肃东部、内蒙古南部、湖北西北部一带。因遗物中最有特点的器物是彩陶器,故过去又称作“彩陶文化”。彩陶的陶土经过淘洗,质地细腻,表面磨光,常用黑或红色画上各种纹饰和图案,有的还涂一层白或红的陶衣。纹饰除有部分鱼、鸟、蛙和人面形以及少量植物的象生类花纹外,多数是粗细条纹、方格纹、圆点和三角涡纹等几何图形。在有的彩陶钵口沿上,还发现有各种刻划符号,有学者认为是原始文字或与文字有关。常见陶器多为手制,晚期出现个别轮制的,器种有炊煮用的釜、鼎、甑、灶,汲水用的尖底瓶、细颈壶,饮食用的碗、钵、杯、豆,盛储用的盆、瓮、罐等。生产工具主要是磨制石器和骨器,常见有铲、斧、刀、骸、锥、渔具、纺轮等。装饰品有骨珠、骨簪、陶环、石环、兽牙、穿孔蚌片等。仰韶文化的人们已过着以农业为主,畜牧、渔猎和采集为辅的定居生活。每个村落约有几十座房子,有方形或圆形的、地穴式和平地起建的等不同形式。主要农作物是粟。家畜主要有猪和狗。墓葬早期多为集体合葬和二次葬,常见的有成年男、女、小孩合葬,成年男性合葬,成年女性合葬,成年女性与小孩合葬等情况。男女无一定比例,每葬人数不等,一般在五至六人,多的几十人。晚期只见单人葬。葬式多为仰身直肢,俯身少见,个别屈肢。小孩除与大人合葬外,多装入陶瓮,埋在住处或附近。随葬品,早期一般是少量生活用陶器、装饰品、生产工具和武器。男性多箭骸,女性多装饰品和蚌刀。晚期各墓随葬品的质量和数量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别。仰韶文化分布范围广,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别,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故可分为不同类型。如分布在陕西关中、河南西部、山西南部的仰韶文化,可分为半坡、庙底沟和西王村三个类型;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的仰韶文化,可分为后冈和大司空两个类型。仰韶文化的早、中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晚期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化。郑州西山还发现了仰韶晚期的城址。
| 遥辇氏  契丹氏族。唐玄宗时,契丹大贺氏联盟溃散,重建部落联盟,由遥辈氏阻午可汗任联盟长。此后的联盟长均由遥荤氏族中选充,称可汗。遥荤可汗凡九世。阿保机建国后,遥辇九可汗的后裔各有斡鲁朵,称遥荤九帐,与皇族后族诸帐并立。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