黠戛斯  又作纥扢斯。唐代北方游牧民族。铁勒诸部之—。汉作坚昆,今柯尔克孜族之先祖。地处突厥之北,剑河(今叶尼塞河)流经其地,北入于海。初属突厥汗国,后属薛延陀汗国。贞观六年(632),唐使至其地。贞观二十年,薛延陀汗国灭亡,铁勒诸部纷纷属唐。唐于其地分设都督府、州。二十二年,黠戛斯首领失钵屈阿栈入唐,唐以其部为坚昆都督府。与唐来往频繁,在军事上相互呼应支援,与后突厥作战。天文三载(744),回鹘汗国取代后突厥汗国统有漠北后,与唐关系如故。八世纪五十年代初,回鹘曾攻入其境,但未屈服。九世纪三十年代末,乘回鹘汗国遭受自然灾害、发生内乱之际,一举灭之。回鹘西迁,代之统有漠北。大顺元年(890),派兵助朝廷讨李克用。经济以游牧为主,兼营渔猎,有少量农业、手工业,与唐朝及中亚常有商业往来。信仰萨满教,称巫为“甘”。有文字。契丹称之为辖戛斯,设辖戛斯大五府于其地。宋称之为黠戛司,金称之为纥里迄斯。约从十肚纪起,其名常出现于穆斯林载籍。
|
夏  1、十六国时铁弗匈奴所建政权。北魏天赐四年(407)匈奴铁弗贵族刘勃勃袭杀后秦高平公没弈于,自称天王、大单子,建元龙昇,国号大夏。风翔元年(413)筑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北白城于)为都,改姓赫连氏。五年,东晋刘裕灭后秦,留子义真守关中。次年,勃勃夺取关中,即帝位,改元昌武,以长安为南都。最盛时据有今陕北、关中及内蒙古、宁夏、甘肃的一部分。承光三年(427)北魏破统万城,俘夏王赫连昌。昌弟定奔平凉,即夏王位。胜光四年(431)为北魏击败,西走上邽,围南安,灭西秦,旋为吐谷浑所俘,献于魏,夏亡。传三主,凡二十五年。
2、党项拓跋氏所建王朝。党项首领李元昊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称帝建 女国,国号大夏,又称白上国;宋人称西夏,后世沿袭此称。都兴庆府(天庆十二年改为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初期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极萧关,北控大漠”,辖二十二州;极盛时期包括今宁夏、陕北、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南部以及新疆部分地区。先与北宋、辽鼎峙,后与南宋、金并存。居民有党项、汉、吐蕃、回鹘等族。制度多仿唐、。创有蕃文,也通行汉文。末帝睍宝义二年(1227)亡于蒙古。共传十帝,凡一百九十年。
|
夏家店上层文化  北方地区的一种青铜器时代文化。因1960年在今属内蒙古赤峰夏家店发掘确认而得名。分布范围和夏家店下层文化大体相同。其年代据所出青铜器及碳—14法测定,大致相当西周到春秋早期。陶器多夹砂,质粗松,火候低,皆手制。有些器形有明显特征,如鬲的空足大多为浅而圆的半球形,不分档。房屋有半地穴的,也有地面的,房外有贮藏用窖穴。墓葬为土坑竖穴,有的有木质葬具,有的则以石块围筑。男性墓主有的随葬胄、戈、矛、短剑、镞、饰牌等青铜器,并有随葬成组礼器。夏家店上层文化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显著不同,反映了商、周之间这个地区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