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校尉  官名。亦称护西域校尉。三国魏置,掌西域少数民族事务。治雍州。东晋初废,兴元中复置,寄治西阳(今湖北鄂州)。魏晋皆五品。北魏亦置,多以凉州地区军事长官兼领,驻凉州。
| 西州  唐贞观十四年(640)灭高昌王朝,以其地置西昌州,旋改名西州。治高昌(今吐鲁番市东南高昌故城),宝应元年(762)改名前庭。辖境相当今新疆吐鲁番市及托克逊、鄯善等县地。地扼天山南北孔道,当中西交通要冲。贞观十四年至显庆三年(658)间设安西都护府于此。贞元七年(791)为吐善占领。九世纪中回鹘人由今鄂尔浑河流域西迁,主要的一支即移至此建国,史称“西州回鹘”。
| 西州回鹘  又称北庭回鹘、和州回鹘、高昌回鹘、阿厮兰回鹘。指古代西迁后的回鹘人及其政权。原居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后移都哈喇和卓(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辖境西抵龟兹(今库车),东至伊州(今哈密),南界于阗(今和田)。居民除回鹘人以外,尚有汉人及南北突厥、大小仲云、样磨、葛逻禄诸部。祟奉佛教,兼信摩尼教。王称“阿厮兰汗”(狮子王)或“亦都护”。公元913年入贡于辽。辽天赞四年(925)辽太祖亲征北庭,驻以监国太师。圣宗时于别失八里东筑可敦城,屯以重兵,遂为辽属邦。辽设高昌国大王府以统之。耶律大石率众西徒时,其王毕勒哥为向导,因臣于西辽。元太祖西征,亦都护杀西辽监国太师,归附蒙古。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