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刺  明代对西部蒙古诸部的总称。蒙元时称斡亦刺。游牧于札布汗河、科布多河流域及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上游一带。以畜牧业为主,兼营狩猎、手工业及部分农业。使用以回鹘文字母为基础创制的蒙古文。初奉萨满教,后改格鲁派藏传佛教。明初由猛哥帖木儿统率,号称四万户。后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分领其地,明廷分别册封为顺宁王、贤义王及安乐王。马哈木子脱欢袭位,对内兼并太平、把秃字罗两部,对外击败阿鲁台部,一时合并东西蒙古。也先承其势,威临中亚及女真各部。“土木之役”大败明军,震动中原。也先死后,瓦刺渐衰,主力移向漠西,主要活动地区以坤奎河、札布汗河为中心,东到杭爱山,西至额尔齐斯河上游,北越唐努山。仍与明廷保持联系。后为东蒙古所逼,向天山北路发展。
| 瓦里  1、辽契丹贵族役使奴隶的组织。契丹人犯罪,罚为奴隶,编入瓦里为奴隶主贵族服役,制作器物。辽朝皇室和皇族后族诸斡鲁朵均有瓦里,役使奴隶。2、见“斡里”。
| 外蒙古  指大漠以北的蒙古地区,以别于大漠以南的内蒙古地区。清代光绪以前,专指外札萨克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三音诺额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四那八十六旗游牧区域,属驻扎在乌里雅苏台(今蒙古国扎布汗省扎布哈朗特)的定边左副将军统辖。清末,兼指归定边左副将军管辖的唐努乌梁海,属科布多参赞大臣统辖的杜尔伯特、明阿特、札哈沁、额鲁特部十九旗,归阿尔泰办事大臣管辖的新土尔扈特、新和硕特、阿尔泰乌梁海部十旗;1911年,外蒙古封建主在沙俄策动下,宣布独立。1915年,中、俄、蒙三方在恰克图签订《中俄蒙协约),规定:“外蒙古承认中国宗主权,中国、俄国承认外蒙古自治,为中国领土之一部分。”1917年,俄国沙皇政权被推翻,外蒙古遂于1919年撤销自治。1921年初,外蒙古封建主在白俄残匪策划下,再次宣布独立3同年七月,蒙古国民党在苏俄支持下击败白俄,成立君主立宪政府。1924年5月31日《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中,规定“苏联政府承认外蒙为完全中华民国之一部分。”同年11月26日,蒙古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