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郡王  金末为抵御蒙古兵攻掠,封地方武装头目十人为郡王,合称十郡王。即李明德、封仙、张璃、张友、卓翼、康琼、杜政、吴歪头、王德全、刘安国。
| 十六国  时代名。西晋末至北魏初,中国北方及西部地区群雄并起,割据混战,从公元304年至439年—百三十六年间,先后出现二十四个各族割据政权。其中五凉(前、后、南、西、北)、二赵(前、后)、三秦(前、后、西)、四燕(前、后、南、北)及成汉、夏共十六国皆有国史传世,北魏崔鸿遂因之合撰为《十六国春秋》。“十六国”之称始于此。
| 十三万户  藏籍对元代在前藏、后藏所设十三个万户的总称。元沿金制,全国均设万户官职。内地诸路万户为军职,分属各行省而总辖于枢密院;藏族地区各万户则军民通摄,分属各宣慰司而总辖于宣政院。前藏、后藏各万户,始置于至元五年(1268)。据《西藏王臣记)载,前藏有六:嘉玛、止贡、蔡巴、塘波且巴、帕竹、雅桑;后藏有六:拉堆洛、拉堆绛、古尔摩、曲弥、襄、霞鲁;前藏、后藏间有羊卓,共计十三。其他藏籍有不同说法。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