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苑之役  西魏大统三年(537)九月,东魏丞相高欢率大军二十万攻西魏,自壶口(今山西洪洞东南)经蒲津(今山西永济西蒲州)渡河,军于许原(今陕西大荔西)之西。西魏丞相字文泰率兵万人从弘农(今河南灵宝南)退入关中渭南地区(今陕西华县、渭南一带)。诸将以众寡不敌,请等待援军再战。泰下令军士持三日粮轻骑渡渭水,十月初进至沙苑(今陕西大荔南),与东魏军相距六十里。采纳李弼建议,在沙苑附近的渭曲背水为阵,设伏于河水两旁苇草中,伺机狙击。激战中东魏军大败,丧甲士八万人,弃铠仗十有八万。高欢率残部东归。
| 沙州回鹘  河西回鹘的一支。居沙州(今甘肃敦煌)。初受甘州回鹃可汗节制,后自立,多次向宋朝贡。金天会五年(1127),其可汗活刺散遣使向金朝入贡。
| 陕西行省  蒙古中统元年(1260)设秦蜀行省。治京兆府(元至元十六年改为安西路,皇庆76年改为奉元路。治今陕西西安市)。次年改称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省,简称陕西四川行省,亦称陕蜀行省或陕西行省。至元二年(1265)移治兴元路(治今陕西汉中市),次年又移治利州(治今四川广元市)。八年二月又移治兴元路,九月罢,陕西诸路直隶尚书省。九年复置,称京兆行省,不久又罢。十七年复立陕西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治安西路。二十三年分为陕西、四川二省,陕西(称“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专辖四路五府,辖境相当今陕西全省及甘肃、宁夏东南部。明洪武二年(1369)以陕西、甘肃两行省置陕西行省,治西安府(治今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全省、宁夏全区及扩肃嘉峪关和青海青海湖以东地区。九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领八府二十一州,几十五县。清康熙二年(1663)分为左右二布政司,右布政司治巩昌府(治今甘肃陇西县),分治甘肃;左布政司仍治西安府,辖陕西。六年改左布政司为西安布政司,八年改为陕西布政司、辖境相当今陕西省。
|
上3条 下3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