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音济雅哈图盟  清西北蒙古诸盟之一。分左、右翼两盟。隶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辖乌兰固木杜尔伯特部各旗及附辉特二旗,共十六旗。牧地在科布多金山之东乌兰固木地区。
| 三音诺颜部  外蒙古旧部名。即赛音诺颜部。清雍正三年(1725)分土谢图汗部西境置。乾隆三十一年(1766)加汗号,是为喀尔喀四部之一。所部二十四旗,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牧地约有今蒙古国后杭爱、巴彦洪戈尔等省和前杭爱、扎布汗、南戈壁等省各一部分。
| 三峰山之战  蒙古灭金过程中的决定性战役。元太宗三年(1231),蒙古军分二路攻金。东路以斡陈那额为首,从山东攻河南。中路由太宗白领,包围金朝在黄河以北的重要据点河中(今山西永济蒲州镇)。西路由拖雷指挥,由风翔(今属陕西)南下,经南宋辖区。过回到金朝的后方。西路军是整个军事行动的主力,共约三、四万人,于同年冬渡汉水,直接威胁金的汴京。金朝被迫抽调防守黄河的完额合达等率奉告十万大军南下,防守唐、邓一带。十二月。拖雷军渡过汉水,金军在邓州(今属河南)两南的禹山阻击。拖雷军行动敏捷,绕出金骑兵之后,突前奋击。全军迎击不利,迟入邓州。次年正月,蒙古军自唐州(今河南唐河)趋汴。合达不得已,率十五万人自邓州赴援。拖雷采取疲劳金军的战术,在金军进攻时,不战而迟;金军驻扎时,出兵袭击,使其不得休息。时天降大雪,气候严寒,金兵受冻不能举刀渠,且行且战,至钧州(今讨商禹州)西南之三峰山。拖雷军与已渡黄河南下之中路军会合,四面围之。乘敌饥困已极时,故意开钩州路让之,而以生力军夹击之。金军大溃,合达等走入钩州,城破,被擒杀。金之健将锐卒俱尽,自此不能复振。
|
上3条 下3条
|
|
|